2008年8月6日 星期三

可笑又可怜的奴才心理

文章提交者:思明洲1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奴才们诚恳地深信所谓康熙盛世的谎言,便以为当时的遗民所看到的真是一个所谓的康熙盛世;奴才们自己对满清皇帝丰功伟绩顶礼膜拜,便以为当时的遗民也应该向他们一样匍匐在地上为清帝的英明圣武激动地颤栗发抖;奴才们自己对满清统治下屠杀平民无数的血腥暴行视而不见,便以为当时的遗民对这些血迹未干的暴行同样麻木不仁。真是可笑又可怜的奴才心理!

不管怎么说,希望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不要因所谓“团结”而刻意隐瞒历史。

文章提交者:lijianlin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清廷统治者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多尔衮,都以凶悍残忍著称于史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句话对他们不完全适用,因为他们的做法通常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是说一遇抵抗,破城得地之后不分军民,不论参与抵抗或未参与抵抗,通通屠杀或掠取为奴婢。努尔哈赤在辽东的屠戮汉民,皇太极时三次深入畿辅、山东等地的屠杀抢掠在许多方志中有明确记载,连经历了文字狱闹得最厉害的乾隆时期的御用文人纪盷也在《阅微草堂笔记》里透露了他一家在清军屠刀下的遭遇”



    可以说清朝在建立统治的过程中,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几乎没有间断:辽东大屠杀,济南大屠杀,大同大屠杀,扬州大屠杀,江阴大屠杀,嘉定大屠杀,湘潭大屠杀,广州大屠杀,四川大屠杀,云南大屠杀……数不胜数,令人触目惊心。甚至统治稳固之后,凶残程度也没有丝毫改变,平定三藩,镇压准格尔,镇压苗民,镇压白莲教,镇压太平天囯,依然伴随着一次次大屠杀。
================================================

不管怎么说,希望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不要因所谓“团结”而刻意隐瞒历史。
更不要以历史的残酷而为现实的残酷辩护,汉人不是傻子。

屠夫被歌颂,汉奸被美化,烈士被践踏,遗民被歪曲,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景象

稍微了解一些事实真相就知道,满清统治的稳固始终不是建立在给百姓更好的生活,更得民心的基础之上,而始终是建立在灭绝人性的残暴基础之上。现在的奴才可以被几百年屠刀下的谎言所欺骗,但遗民们却生活在当时,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经历亲自看到,感受到满清的统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对他们来说,明代的皇帝有再多缺点,那也只是人的缺点,而满清类似康熙这样的皇帝,被吹嘘得再完美,那也只是屠杀平民的禽兽,而非人,这才是真相!
    屠夫被歌颂,汉奸被美化,烈士被践踏,遗民被歪曲,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景象。难道说当年烈士和遗民们抑郁不能申于当年者,仍旧晦昧不见白于今日么?难道说当年他们悲叹““长宵盼不到天明”“长夜漫漫何时旦”,现在天还没有明,还没有旦么?

江南一带,其繁华富庶,百姓之安居乐业,是康熙统治时期所望尘莫及的。

“康雍乾三朝,在封建史家笔下,被美化为盛世郅(致)治,但从本书辑录大量资料来看,所谓盛世,所谓郅治,实际……广大城乡人民依然过着衣不蔽体,食不充腹的苦难生活,阶级之间对抗日益尖锐” [7]



    客观地说,明朝任何一个时期的皇帝治理下,大部分地区人民百姓的生活都远远好于被一些人所吹捧的康熙治下,看看张岱在《陶庵梦忆》对明代繁华景象的记载,再把康熙统治时期一派萧条破落,大部分百姓在糊口线上挣扎的景象对照一下,就可以明白即便在明朝最穷困的崇祯时期,没有严重自然灾害和战乱破坏的地区尤其是江南一带,其繁华富庶,百姓之安居乐业,是康熙统治时期所望尘莫及的。

军队屠杀平民,抢劫奸淫妇女无所不为的禽兽暴君,在金庸笔下居然成了所谓仁慈圣君,而严令禁止军队屠杀抢掠平民的明朝皇帝朱元璋等反而在金庸嘴里成了所谓暴虐,人可以颠倒黑白,信口雌黄到这样的地步,也确实无耻的有些过头了!

“手边有四册《无闷堂集》,闽张远超然撰,康熙刻本。四库未收、禁书目也没有著录,照我看也是一条漏网之鱼。只要看卷中有许多地方都开了天窗,就可以知道了。文集卷七有一篇(徐烈妇小传》,照例这样题目的文章我是不大看的,但因为篇中挖去了将近一行而引起好奇,终于发现这实在是一篇很有意义的文字。传末 ‘野史氏日”以下的一节是:



    ‘甲寅之变,生灵涂炭。身污名辱,终于不免者,不独女子也。女子为尤惨。楚蜀两粤,不可胜数。以予所目击耳闻者,独浙闽江右。其死干锋镝、盗贼、饥俄、损伤、老弱废疾者不具论其姿容少好,骡车马背辇之而北者,亦不具论。惟其弃载而鬻之者,维扬、金陵,市肆填塞(以下挖去十五字)累累若若,若羊承然,不可数计。市之者值不过数金,丑好老少,从暗中摸索。’



    “甲寅是康熙十三年 (1674)。这里所说的是三藩之变,干出种种惨绝人寰的兽行的正是平定三藩的清军。其在浙闽江右一带作战的则是讨伐耿精忠的部队。扬州、南京的人肉市场,竟与奴隶社会无异。不见旧记,是无从想像的。那挖去的几句也不知道说的究竟是怎样的事物。”[5]



    这等在其治下,军队屠杀平民,抢劫奸淫妇女无所不为的禽兽暴君,在金庸笔下居然成了所谓仁慈圣君,而严令禁止军队屠杀抢掠平民的明朝皇帝朱元璋等反而在金庸嘴里成了所谓暴虐,人可以颠倒黑白,信口雌黄到这样的地步,也确实无耻的有些过头了!

而且这些屠杀往往不是军队自发的暴虐,而是清统治者有意为之。如果有军队敢不进行屠杀,反而受到严厉申斥。

    “清廷统治者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多尔衮,都以凶悍残忍著称于史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句话对他们不完全适用,因为他们的做法通常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是说一遇抵抗,破城得地之后不分军民,不论参与抵抗或未参与抵抗,通通屠杀或掠取为奴婢。努尔哈赤在辽东的屠戮汉民,皇太极时三次深入畿辅、山东等地的屠杀抢掠在许多方志中有明确记载,连经历了文字狱闹得最厉害的乾隆时期的御用文人纪盷也在《阅微草堂笔记》里透露了他一家在清军屠刀下的遭遇”



    可以说清朝在建立统治的过程中,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几乎没有间断:辽东大屠杀,济南大屠杀,大同大屠杀,扬州大屠杀,江阴大屠杀,嘉定大屠杀,湘潭大屠杀,广州大屠杀,四川大屠杀,云南大屠杀……数不胜数,令人触目惊心。甚至统治稳固之后,凶残程度也没有丝毫改变,平定三藩,镇压准格尔,镇压苗民,镇压白莲教,镇压太平天囯,依然伴随着一次次大屠杀。



    而且这些屠杀往往不是军队自发的暴虐,而是清统治者有意为之。如果有军队敢不进行屠杀,反而受到严厉申斥。

也许在金庸这样的奴才看来,朱元璋等明朝皇帝杀的是所谓开国功臣达官贵人,所以是暴虐,而满清杀的大量平民则不算人,或者生命的价值比起达官贵人来低一等,所以是仁慈,卑劣至此可以令人无言

    奴才们诚恳地深信所谓康熙盛世的谎言,便以为当时的遗民所看到的真是一个所谓的康熙盛世;奴才们自己对满清皇帝丰功伟绩顶礼膜拜,便以为当时的遗民也应该向他们一样匍匐在地上为清帝的英明圣武激动地颤栗发抖;奴才们自己对满清统治下屠杀平民无数的血腥暴行视而不见,便以为当时的遗民对这些血迹未干的暴行同样麻木不仁。真是可笑又可怜的奴才心理!



    然而事实毕竟无情面,只能给现在这些奴才打上响亮的耳光



    若论杀人的残暴,从明太祖朱元璋到崇祯,所有明朝皇帝没有一个是允许军队滥杀平民的,甚至三令五申,禁止军队屠杀平民,而满清的皇帝则是把屠杀平民当成家常便饭!



    被一些人说成残暴的明太祖朱元璋在平定天下时,三令五申,不得杀戮无辜,不得屠城



     “在北伐之前,他(朱元璋)又一次对部下说:‘前代革命之际,肆行屠戮,违天虐民,朕实不忍。诸将克城,毋肆焚掠妄杀’”(引自《中国人口通史》)



     再如“至正二十四年(1364)七月,常遇春兵围赣州。守将熊天瑞固守不降。朱元璋担心常遇春破城杀俘。于是派汪广洋去常处,并告诉汪广洋‘汝至赣,如城未下,可与遇春等言;熊天瑞困处孤城,犹笼禽阱兽,岂能逃逸,但恐城破之日,杀伤过多,要当以保全生民为心,一则可以为国家用,一则为附者劝,且如汉将邓禹,不妄诛杀,但享高爵,子孙昌盛,此可为法’围困五个月后,熊天瑞被迫开城投降,遇春果然不掠不杀。朱很高兴,便谴使持谕褒奖‘今将军破敌不杀,予甚为将军喜,虽曹彬之下江南,何以加之!将军能广宣威德,保全生灵,余深有赖焉’”(引自《明代文化研究.南京专辑》)



    再如南明张煌言率领的反清义军,顾诚《南明史》中有这么一段话“煌言治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史籍记载,张煌言驻军于芜湖时,“一兵买面价值四分,止与十钱。店主哄起白张,张问兵,曰:‘诚有之,时无钱耳。’张曰:‘汝食大粮,何云无钱?’将蓝旗一面投下,曰:‘拿下去!’左右缚兵,兵问故,曰:‘张爷令斩汝。’兵大惊曰:‘吾罪岂至此乎?容吾回禀。’张曰:‘吾有谕在外,即一钱亦斩,况四分乎?’遂斩之。”



    也许在金庸这样的奴才看来,朱元璋等明朝皇帝杀的是所谓开国功臣达官贵人,所以是暴虐,而满清杀的大量平民则不算人,或者生命的价值比起达官贵人来低一等,所以是仁慈,卑劣至此可以令人无言

《太祖秘史》、《孝庄秘史》、《康熙秘史》、《皇太子秘史》,《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大清风云》、《康熙微服私访记》、《铁嘴铜牙纪晓岚》、《施琅大将军》等一部部电视剧竞相赞美清朝主子的骏德鸿功,奴才走狗的正直高尚

当年那些疯狂推行民族屠杀,民族压迫政策的刽子手暴君: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一个个被轮番吹捧歌颂;当年那些恬不知耻投靠异族侵略者屠杀自己同胞,摧残自己民族文化的汉奸走狗: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施琅、纪晓岚一个个被粉饰美化!



    《太祖秘史》、《孝庄秘史》、《康熙秘史》、《皇太子秘史》,《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大清风云》、《康熙微服私访记》、《铁嘴铜牙纪晓岚》、《施琅大将军》等一部部电视剧竞相赞美清朝主子的骏德鸿功,奴才走狗的正直高尚。余秋雨阎崇年之类教授学者也在电视台的讲坛上,出版的著作上,纷纷喷玉唾珠阿谀颂圣。



    灭绝人性的屠城奸掠,穷凶极恶的圈地逃人,钢刀淫威下的剃发易服,惨绝人寰的沿海迁界,被从大部分人的记忆中抹去,建立在民族压迫基础之上,把中国推入愚昧落后深渊的几百年黑暗统治成为许多人津津乐道眉飞色舞的时代。



    滥杀无辜、敲骨吸髓的暴虐粉饰成英明圣武;民穷财尽、停滞僵化的社会粉饰成辉煌盛世;禁毁书籍、疯狂制造文字狱的阉割粉饰成文化认同。历史伤口淋漓的鲜血被用来餍足喂养那些依旧把侵略屠杀奴役征服当作民族自豪快感源头的兽性心理!



    当许多人对清朝的屠夫,汉奸的名字如数家珍的时候,有几个人知道那些为抵抗外侵而牺牲的民族英烈的名字?不要说侯峒曾、黄淳耀、黄公辅、陈邦彦、张家玉、陈子壮、邝露、黎遂球、瞿式耜、张同敞、李来亨等等人,就是连夏完淳、陈子龙这些本身在文学史上有相当地位,阎应元、张煌言、李定国这些本身功业赫赫,获得顾诚这样的历史大家高度褒扬的人物,一般人又有多少知道?或许更多人能知道冯梦龙的名字,但也仅仅是作为通俗小说三言的编写者而知道,而不是作为抗清的烈士!或许很多人知道宋应星的名字,但也仅仅是作为《天工开物》的作者而知道,而不是作为忠于故国的遗民。



    就这样,当屠夫刽子手,汉奸走狗被歌颂的时候,明朝的烈士遗民被遗忘!当沈阳街头巍然屹立着满清十二帝的巨大雕像的时候,明朝的皇帝被一个个丑化诬蔑,被许多自以为高明的人用鄙视轻蔑的口吻谈论;当福建南安上修建了占地面积二千平方米,辉煌气派无比的洪承畴纪念园的时候;2007年12月23日的新闻报道,抗清烈士,同时也是一代大学者大文豪的陈子龙墓碑旁堆积着粪便,墓碑被涂得面目全非!
    正如我过去一段话所说的那样:“明末的反清并不仅仅是民族斗争,不是什么捍卫一姓私利的斗争,而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进步与落后的斗争,是关系到中国后来几百年命运的一场斗争。在这场斗争中那些坚定反抗满清侵略,为此流尽最后一滴鲜血的英雄,他们的每个人的名字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在心,他们不仅是中国的英雄,同样也是世界的英雄,他们捍卫的不仅是中国的利益,同样也是整个世界文明进步的利益,他们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如果因此相信满清的谎言来污蔑他们,那只能说是丧尽天良的行为。而那些投靠满清,甘为鹰犬的人,则只配受到最黑暗的诅咒,他们只配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受到唾弃。”[6]

而到了满清统治下,农民军发现这回他们的敌人是不但反抗他们的要杀,就算没有反抗,仅仅是相关地区的平民,清军照样要杀,而且常常是灭绝性的屠杀。

在明代,那些灾荒而起来造反的农民军,常常是被政府军围困的走投无路,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于是提出投降,而明朝政府方面则是觉得他们本来都是良民,因为饥饿而造反,也情有可原,于是同意他们投降,结果农民军获得生路之后,因为觉得造反生活更舒服更自由,又重新反叛,这样一而再再二三,大家折腾来折腾去,最后把明朝政府折腾垮了。而到了满清统治下,农民军发现这回他们的敌人是不但反抗他们的要杀,就算没有反抗,仅仅是相关地区的平民,清军照样要杀,而且常常是灭绝性的屠杀。



    类似这样的对比,还有许多。总之可以这么说,在明朝,大家都是自己人,皇帝是自己人,大臣官员是自己人,一切都好说话,都容易商量。有什么不满意的现象可以咒骂批评,有什么不同意的政策可以抵制,有什么为难的地方可以从长计议,而在满清统治下,则完全成了奴隶和主子的关系,只要稍有不如意,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明朝是虽然有种种缺点弊病,国家的机器运转也存在众多问题,但却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而到了满清统治之下,虽然国家机器的运转更加流畅,但整个社会都陷入死气沉沉中。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亲身经历的对照,所以明朝遗民中最杰出,最睿智,品德最高尚的人即便在满清统治下生活了几十年,也没有动摇对满清统治的厌恶和憎恨;尽管对明朝存在的缺点提出了种种严厉的批评,但也没有改变他们对故国的怀念与眷恋。在明代,那些灾荒而起来造反的农民军,常常是被政府军围困的走投无路,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于是提出投降,而明朝政府方面则是觉得他们本来都是良民,因为饥饿而造反,也情有可原,于是同意他们投降,结果农民军获得生路之后,因为觉得造反生活更舒服更自由,又重新反叛,这样一而再再二三,大家折腾来折腾去,最后把明朝政府折腾垮了。而到了满清统治下,农民军发现这回他们的敌人是不但反抗他们的要杀,就算没有反抗,仅仅是相关地区的平民,清军照样要杀,而且常常是灭绝性的屠杀。



    类似这样的对比,还有许多。总之可以这么说,在明朝,大家都是自己人,皇帝是自己人,大臣官员是自己人,一切都好说话,都容易商量。有什么不满意的现象可以咒骂批评,有什么不同意的政策可以抵制,有什么为难的地方可以从长计议,而在满清统治下,则完全成了奴隶和主子的关系,只要稍有不如意,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明朝是虽然有种种缺点弊病,国家的机器运转也存在众多问题,但却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而到了满清统治之下,虽然国家机器的运转更加流畅,但整个社会都陷入死气沉沉中。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亲身经历的对照,所以明朝遗民中最杰出,最睿智,品德最高尚的人即便在满清统治下生活了几十年,也没有动摇对满清统治的厌恶和憎恨;尽管对明朝存在的缺点提出了种种严厉的批评,但也没有改变他们对故国的怀念与眷恋。甚至原先那些明朝时期的造反农民起义军,最后却成了最顽强,坚持时间最长久地用明朝旗号来武力反抗满清统治的群体。

对这样一个率兽食人的政权,他们只要还保有基本的良心和正义感,是不可能在内心承认其合法性的。

    而到了满清,军队抢劫杀人成为了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打到一个地方,就抢劫到一个地方,甚至以抢劫作为激励士气的手段,不单是统治稳固之前抢劫,统治稳固之后,依然抢掠屠杀,无恶不作。满清军队的暴行是这些明亡时的烈士与遗民所亲眼目睹,亲身经历的。对这样一个率兽食人的政权,他们只要还保有基本的良心和正义感,是不可能在内心承认其合法性的。



    在明代,民间百姓畅快议论,以及结社聚会,游行抗议都是司空见惯,即便在最黑暗魏忠贤时期的短短三年内,也无法控制民间的舆论,还有民间力量敢于出来挑战,所以才有张溥《五人墓碑记》中描绘的情形发生。而在其他时候,民间的舆论抗议更是足以影响朝廷的政策走向,官员的去留。明代的士大夫也好,百姓也好,对此都以为是天经地义的,



    但在清朝则如何?如果类似明朝万历和天启年间反抗矿税以及阉党的那种带有暴动性质的集会抗议,恐怕紧随而来的便是屠城,江阴大屠杀和嘉定三屠其发端都是完全出于民间自发的反抗。即便是一般性质的抗议,结果也是悲惨无比,比如清初的哭庙案,江南吴县士子一百多人,到文庙孔子牌位前痛哭抗粮,论其本意,不过是希望满清的横征暴敛能稍微收敛一下,并无推翻清朝统治之意,更无实际的暴力行为,不料结果是清廷大怒,,拟“罪大恶极”“不可逭者”之罪名三条,逮捕多人,最后十八名参与者被砍头。其中一个是有名的金圣叹。他在临死前写给家人的信里说 “杀头至痛也,籍没至惨也,而圣叹以无意得之,不亦异乎?”鲁迅曾经因此批评他是“化屠夫的凶残为一笑”,但其实金圣叹的说法更可以看成是一种强烈的讽刺。



    我们不妨拿金圣叹的同时代人,明末思想家陈确在明还未亡时的同类事情作一下对比。崇祯十五年的时候,陈确(字乾初)联合海宁诸生,发起了一场反对地方官员的运动,最后的结果是迫使当地官员下台。陈翼《乾初府君行略》中说“壬午秋比,先君子以命中之技,值贪尹煽虐,辍所业攻之;当事庇贪尹,欲罪首事者,文移褫革,学宪执不许。雪涛刘公力荐科试,亦不听。是岁竟不与乡闱试,先君子夷然不以为意,谓:“捐吾生以救一县之民,亦何所惜;一乡荐,何足道哉?”诸与贪尹比者,百方恐吓,先君子屹不为动;邑众庠生,感先君子义,群聚不散,当事者心惕,卒解其事。未几,风闻辇毂,当事与贪尹竟中考功去,先君子亦不以此自喜。”[2]

满清所谓尊崇汉文化不过是“沐猴之冠,优俳之戏”“亦幸虏欺人之术”,“父驴母马,其生为骡,骡则生绝”。

    究竟是什么让这些整个民族中最杰出最优秀的人都投入到反抗清朝的斗争,都心甘情愿的当明朝遗民而陷入自我折磨的痛苦中呢?
    1、朴素的民族感情



    这其中朴素的民族情感是基础,这种民族情感不是建立压迫与欺凌其他民族的行为之上,而是建立在反抗压迫,反抗欺凌的基础之上;不是建立在抽象的理论说教上,而是建立在最直观的感受上。尤其当民族压迫以剃发易服,留发不留头这样一种最直接最残酷最具体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时候,那么反抗也就必然成为有血性有骨气,不愿屈服在屠刀淫威下的人的选择。而这种反抗外来侵略压迫的社会本能,本身也是人类社会在历史长河演化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重重磨砺而形成的。在头脑越是敏锐,精神越是健全,品格越是高尚的人那里,这种社会本能体现的越是充分。



    同时这种民族情感也与维护个人尊严,人格独立,保持高度的统一,反抗满清凶残统治,从广义上说已经不仅仅是为民族而战,也是为保护个人尊严而战。当人们连选择自己的服装发型权力都被剥夺的时候,连自己民族的文化都要被阉割的时候,还不反抗,那什么时候反抗?




    2、理性的深刻洞察



    而另一方面这不仅仅是感情的需要,同样也是理性的抉择。看一些明代遗民的论述,就可以知道他们已经把这个问题上升到文明进化的高度和宏观视野来看了



    比如王夫之就论述过少数野蛮民族的侵略和压迫,导致的结果势必是文明的倒退和劣化。“夷狄之与华夏不可乱,乱则人极毁,华夏之生民亦受其吞噬而憔悴”,满清所谓尊崇汉文化不过是“沐猴之冠,优俳之戏”“亦幸虏欺人之术”,“父驴母马,其生为骡,骡则生绝”。



    或许有些人会把这样的言论看成是偏激之辞,但其实这里面却包含了最深刻的理论洞察力。在王夫之看来“中国之文,乍明乍灭,他日者必且陵蔑以至于无文,而人之返乎轩辕以前,蔑不夷矣。”应该说历史的发展完全证实了他的预言,在满清统治下的三百年的时间,中国确实从明朝这样一个被世界公认为先进文明的国家堕落成满清时期被世界公认为野蛮落后的国度。



    反过来说,也正是因为有这种理性上冷静和清醒的思考判断,以王夫之为代表的大批明朝遗民才始终坚决地站在反对满清统治的立场上,终生没有动摇。

中国从此成为奴才之邦,禽兽之邦

    透过历史烟云,我们可以看到层层白骨,累累血污。这一场大浩劫,把中华最优秀的人物几乎扫荡略尽,把中国人脊梁骨也彻底打断,从此奴才气,瞒与骗,做戏的虚无党,精神胜利法成为了中国人的民族性。这一场浩劫。仿佛做了一个历史的大筛子,把骨头最硬,品格最高洁,才华最特出的人物几乎通过这个筛子消灭干净,余下的除了少数隐姓埋名,深居不出,壮志未酬,忍辱负重的遗民,就只剩下助纣为虐的,苟且偷生的,懦弱无能的。中国从此成为奴才之邦,禽兽之邦。



    纵观烈士与遗民的诗词,他们的痛苦、愤怒、悲哀如此深远,如此广大,笼罩了天地,笼罩了心灵。 “血泪长江泻”“泣尽苍穹还继血”,“血尽眼中飞作泪”。他们字里行间,充斥的是对明朝的眷恋与至死不渝的归属,痛恨的是清军如豺狼横行的凶残暴虐,愤懑的是即便长歌当哭也要“周视四座之人而后敢发”,即便作诗以抒悲愤,也要“碎其稿,投诸狂澜烈炭”的黑暗压抑;他们把自己比成精卫,自嘲为丧狗、流萤、螳臂,即便是做着决绝无望的努力,也依然不改其志;他们痛苦于长夜漫漫,看不到尽头,“长宵盼不到天明”“长夜漫漫何时旦”“长夜悠悠二十年”;他们把自己灵魂置于炼狱火焰中灼烤,“一日之生,非即一日之死耶”

被湮没的明末烈士和遗民

[转贴]任何一个时代的英烈都不能与明清易代相比
文章提交者:思明洲1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被湮没的明末烈士和遗民



  作者 杜车别



    一、从诗文言辞来看明末烈士遗民的壮烈决绝


鲁迅曾说“我觉得许多烈士的血都被人们踏灭了,然而又不是故意的”。他说的是推翻满清时的烈士,然而我觉得明末抗清的烈士的血更属于被踏灭之列,一起被踏灭的还有明朝的遗民。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烈士与遗民数量最多,事迹也最壮烈,但被刻意埋没与遗忘的程度最深。现在的人但知宋亡的崖山,但又怎知明亡时类似崖山的壮烈数不胜数!



    我曾经阅读过明亡时反清烈士的言辞诗歌,悲愤亢烈,让人毛发悚然;我曾经看见过明亡后遗民心怀故国的浩叹,哀痛幽抑,让人心灵震颤,



    翻阅那一段历史,慷慨悲歌,血泪呜咽,无穷怨愤,一层层,一叠叠,巨涛大浪般打过来。肉体撕裂的痛苦,精神煎熬的痛苦,心灵粉碎的痛苦,凝聚绞合在一起,即便穿越几百年的时间间隔,仍旧可以感受其刺心的尖锐。



    明末清初是天崩地裂的时代,山河瓦解的时代,血流成河的时代,头颅堆山的时代,怒火滔天,悲泪覆地的时代,禽兽横行,无辜惨死的时代,这个时代给最高尚正直的人,和最卑劣凶残的人都提供了最淋漓尽致展现自己的舞台



    历数抗清中死掉的卓越人物:



    十四岁举义,十六岁牺牲的夏完淳[1];



    七十一岁高龄起兵,八十四岁在广东文村自焚的黄公辅;



    以典吏微职率领江阴全城抵抗清军八十日的阎应元;



    性格狂放不羁,却出任南明官职,广州城破后抱琴而死的邝露;



    在广东举义,延缓清军进攻桂林的南明“三忠”陈邦彦、张家玉、陈子壮;



    “锦心绣口”“秀眉明目”,巷战牺牲的的岭南才子黎遂球;



    无守城之责而与瞿式耜同死桂林,面斥汉奸的张同敞;



    从事长达二十年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最后慷慨就义,被历史学家顾诚誉为“几乎无可挑剔的完人”的张煌言;



    领导嘉定抗清,城破被杀的侯峒曾父子三人以及自缢的黄淳耀兄弟二人;



    在大陆上坚持明朝正朔时间最长,在永历帝被杀以后,依然顽强不屈抗清,最后一直到康熙三年,在茅麓山重重被围,兵疲粮尽的情况下,自焚而死的李来亨。



    通俗小说“三言”的编写者冯梦龙,在清兵南下时,还以七十高龄,奔走反清,他除了积极进行宣传,刊行《中兴伟略》诸书之外,应该也直接参与了抗清斗争。在清顺治三年(1646)春忧愤而死,也有说他是清军所杀。而当时的另一位通俗小说家“二拍”的作者凌蒙初已经在1644年淮安抵抗李自成军队的战斗中壮烈殉国,死的时候也已经是六十多岁,如果他多活两年,显然也同样会义无返顾的投入抗清斗争中。



    此外如绝食而死的大儒刘宗周,泣血而死的李定国,服毒殉国的宋应升(宋应星的哥哥),投水自尽的陈子龙、夏允彝、祁彪佳等等,数不胜数。这些还是我们可以说出名字的,还有成千上万名字都已经湮没的人物。



    时志明著的《山魂水魄——明末清初节烈诗人山水诗论》中说:“明末的士子学人,忠臣英烈,远甚前朝各代,纵然南宋之遗臣烈士在形态上亦非其比”。[2]



    又说“无论时世之艰迫,阵容之强盛,气节之凛然,任何一个时代的节烈之士都不能与明清易代相比”



    “明末清初,激于大义振臂而起的英烈之士,何止万计,在二十四桥之地顿成焦土,六朝繁华皆为人间地狱,千里莺啼的江南顷刻成罪恶渊薮的危殆之际,从朝堂到草野,凡具忠义之心,受天地正气熏染的志士仁人,他们不管是伏处民间的布衣,还是世受国恩的廷臣,都欲奋力做飞蛾一扑,以期用鲜血和生命与凶残骄悍的民族入侵做殊死搏斗,最终存中华民族一线正统之脉”



    《明遗民录》作者写的《异史氏与诸同志书》中说“又思宋明以来,宗国沦亡,孑遗余民,寄其枕戈泣血之志,隐忍苟活,终身穷恶以死,殉为国殇者,以明为尤烈”[3]



    还有人说“对后世的影响而言,明清之际遗民是大大超过了宋元之际的。朱明德《广宋遗民录》罗列了四百余人,孙静庵《明遗民录》虽达八百余人,‘而其所遗漏者,尚汗漫而不可纪极也。’有些是思想家、如黄宗羲、王夫之、方以智、顾炎武、傅山、李二曲等;有些是学有专长的学者,如史学方面的张岱、查继佐、屈大均等;有些是抗清义士但有诗文留传于世的,如瞿式耜、张煌言、吴钟峦、钱肃乐等;而数量众多的则为士大夫,如颜元的好友刁包、王余佑,黄宗羲的好友谢时符、汪魏美等”[4]







    明烈士与遗民的肝胆作为,可歌可泣,足以彪炳千秋;胸臆所发,痛激恻怛,足以摧人肺腑。



    夏完淳被清兵所抓,过江宁,望见钟山的时候,大笑说“ 我得归骨于高皇帝(朱元璋)孝陵,千载无恨!”,



     他写的《南仙吕.傍妆台.自叙》



    “我本是西笑狂人。想那日束发从军,想那日霜角辕门,想那日挟剑惊风,想那日横槊凌云。”



    “盼杀我当日风云,盼杀我故国人民,盼杀我西笑狂夫,盼杀我东海孤臣。月轮空,风力紧。夜如年,花似雨,英雄双鬓。”



    《别云间》“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精卫》 “北风荡天地,有鸟鸣空林。……辛苦徒自力,慷慨谁为心



    《狱中上母书》中说“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临死前他写的绝命诗“今生已矣,来世为期;万岁千秋,不销义魄;九天八表,永历英魂。”



    其实当时象他这样的少年抗清者不乏其人,比如屈士煌生于1630年,也是在只有十六七岁的时候,就往来诸军,投身抗清斗争;还有如张家玉的弟弟张家珍生于 1632年,在十六岁的时候,就“从家玉起兵”,“别率所部千人为骑兵,转斗数胜,号小飞将”。但他们得以多活了十几年或几十年,没有夏完淳这般壮烈而已。



    黄公辅,别人有诗写他“一疏惊天弹巨珰,一疏伏地辞骄王。”“夏肆三藩鱼在釜,殷顽几个螳挥斧?……同乡陈子壮,同榜洪承畴。一死一生不自由,那容去做东陵侯?”[5]



    他自己的诗 “世界无情恶浪浑,瞻天愁绪不堪论”“年华八十春,死亦何足惜?”“艰难世事几时降”“忠魂料得气吞胡”[6]



     “南明三忠”中的张家玉[7]的诗“撒手已无儿女意,回头宁有室家谋”,“从拼侠骨齐生死,终哭奴颜拜犬羊”,“年来枯尽英雄血,独有吞胡志不磨”,“真同丧狗生无愧,纵比流萤死有光”“云崩日落豺狼啸,地黑天昏傀儡强”,“死去不妨蝇作客,生还何必爵封侯?年来努发冲如戟,愤处犹堪刺虏头”



    被清军“寸磔于市”的陈邦彦的诗“难将忧愤填沧海,剩有悲歌贯白虹”



    张煌言“予生则中华兮死则大明, 寸丹为重兮七尺为轻.,予之浩气兮化为雷霆, 予之精神兮变为日星”



    曾祖父为万历名相张居正的张同敞 “亡家骨肉皆怨鬼,多难师生共哭声。想见刀头空一切,长宵盼不到天明” “白刃临头唯一笑,青天在上任人狂”“破碎山河休葬骨”“魂兮懒指归乡路,直往诸陵拜旧碑”



    和张同敞同死的瞿式耜 “四大久拼成泡影,英魂到底护皇明”“二祖江山人尽掷”“坐看神州已陆沉”“举世滔滔狂不醒,孤臣矫矫行偏危。无逃大义昭千古,敢望文山节并垂”“日月晦朦天不霁,河山破碎地偏寒。俘囚血热魂常在,炯炯双眸死后看”“诗篇留血泪,千载有人知”“三百年来恩泽久,头丝犹带满天香”



    与侯峒曾一起领导嘉定抗清的黄淳耀临死前血书于墙上



    “大明进士黄淳耀,以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自裁于僧舍,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寐此心而已……异日夷氛复靖,中华士庶再见天日,论其事者尚知予心!”



    领导江阴抗清的阎应元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李定国在“吴三桂缢死朱由樃噩耗传来”的时候,“‘号恸祈死’,曰:‘负国负民,使中原沉沦何以对天下?何以对祖宗’”“两眼惟流血珠,号哭自掷地百许,三日不食,自表上帝以祈死,终于愤郁致病,七日而死”。“有说李定国墓在景线者,景线为旧普洱府管景线宣抚司,其墓‘至今寸草不生,蛮人过路,必稽首顿拜,大呼李将军三声而后去”[8]



    李定国临死前留下的遗言告诫儿子“宁死荒徼,无降也!”,他一生战功赫赫,但因为各种原因牵掣,壮志难酬,被已故历史学家顾诚评价为“在明清之际各方面的人物当中,他是光彩四耀的一颗巨星,其他任何人都无从望其项背。”



    虽有同室操戈罪过的绍武帝朱聿鐭,被清兵抓捕后,拒绝饮食,说 “吾若饮汝一勺水,何以见先帝于地下”自缢而死。



     还有大量普通人乃至妇女都表现出可歌可泣的气节,这里仅举三例。



    清军南下“昆山城陷,死难者四万余人,顾炎武的生母何氏被清兵砍去右臂,两个弟弟遭杀害,好友吴其沆也被捕蒙难。顾炎武奉嗣母王氏避兵于常熟,王氏闻城陷,绝食十五天死节,临终时给顾炎武留下遗言:‘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 ’”



    清人笔记中有一则这样的记载“**开国时,江阴城最后降,……时城中积尸满岸,秽不可闻,女子啮指血题诗‘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9]



    永历皇帝死于昆明的时候“城中士民‘皆垂泪,有恸哭失声者’,时逼死坡脚有法华庵,庵内十八尼姑闻朱由樃殉国,即自焚庵内.吴承爵妻有一女一子,其令儿女先自缢,有人劝之曰:‘何乃如此’ 吴妻曰:‘国亡种奴,此等小孩,我死谁见怜,与其留之,谓贼作父,莫若与之俱死耳。’于是自缢死”[10]



    烈士慷慨赴死,遗民们则无日不生于痛苦。



    屈大均[11]“师仇兮未复,与国耻兮孳孳。早佯狂兮不仕,矢漆身兮报之”



    “文章总为先朝作,涕泪私从旧内挥。”“万古遗民此恨长,中华无地作边墙”“慷慨干戈里,文章任杀身”“血泪长江泻,愁心日月悬。千秋兰麝土,万里虎狼天”。



    他在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写的《翁山屈子生圹自志》更把他在满清黑暗统治下的痛愤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六十六年中,无日不蒙乎患难,无时不处乎困穷。险阻艰难,备尝其苦,亦何尝有生之所耶?所受于父母者,而已毁伤。所秉于天地者,而已戕贼。无罪而为城旦之髡,无辜而有裸国之逐,亦何尝一日而得为人也耶?则一日之生,非即一日之死耶”[12]



    陈恭尹[13]诗“一二孤臣山岭间,泣尽苍穹还继血。只期不负方寸心,宁知姓氏千秋列?……身膏草野几何人?毅魄英魂总英杰。……表往所以勤方将,大书特书吾所望,其副寄我山中藏”



    他在《先友集序》中说“更变以来,其间毙于行杨,仆于草野,逃于浮屠方士者相继,……想见其淋漓杯酒,掀髯唱酬,奋袂激昂之日。嗟夫!彼何时也?今一二存者,大抵困卧穷山,愊恻日暮。有所欲言,咀嚼喉舌间,周视四座之人而后敢发。……”



    明末清初云南的抗清义士陈佐才,不顾满清的留发不留头之令,蓄发明志“巍巍仍汉官威仪”,出入蒙舍山中,身骑毛驴,以示不踩清朝之地,头戴斗笠,以示不顶清朝之天,唯饮雨水度日,以示不饮清朝之水,晚年更凿石为棺,以示死不入清朝之土。他愤极之时,亦挥臂大呼“摘句寻章学腐儒,触机掩卷又狂呼。眼前多少不平事,昔赠莫邪还在无?”



    七十岁死,在亭柱上写着一联“其生明臣其死明鬼,不葬清土不戴清天”。



    家人把他埋葬在石棺之中,并在石棺上刻上他的自挽诗“明末孤臣,死不改节;埋在石中,日炼精魄;雨泣风号,常为吊客。”[14]



    王夫之1672年得闻方以智殉难的消息[15],作《闻极丸翁凶讯,不禁狂哭,痛定辄吟二章》,摘录两句“长夜悠悠二十年,流萤死焰烛高天。春浮梦里半归鹤,败叶云中哭杜鹃。”



    他以前投奔南明永历而不得时有一首诗“天涯天涯,吾将何之?颈血如泉欲迸出,红潮涌上光陆离。涟水东流资水北,精卫欲填填不得。”



    在康熙二十八年(1690)其自题墓石中说



    “有明遗臣行人王夫之……自为铭曰: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幸全归于兹丘,固衔恤以永世。戊申纪元后三百年十有年月日”



    他特别告诫儿子“墓石可不作,徇汝兄弟为之,止此不可增损一字。行状原为请志铭而设,既有铭,不可赘作。若汝兄弟能老而好学,可不以誉我者毁我,数十年后,略纪以示后人可耳,勿庸问世也。背此者自昧其心。己巳九月朔书授攽”



    墓志铭中说的“戊申纪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元年,即明朝开国的时间。王夫之特别强调“墓石可不作”,但如果作,则“不可增损一字”,“背此者自昧其心”,其心迹可见。这和陈佐才“其生明臣其死明鬼”是同一用意。



    1680年,顾炎武夫人死于于昆山,他身在北方,于妻子的灵位前痛哭祭拜,作诗说“贞姑马鬣在江村,送汝黄泉六岁孙。地下相逢告父姥,遗民犹有一人存。”



    他另一首诗:“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是把推翻清朝统治比作精卫平东海,这一事业只要一天不实现,他就一天不甘心。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16:36:57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 楼

文章提交者:wwwjean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这样的文章容易被人扣帽子。再说那些英烈也只是朱家的英烈而已,关小民何事?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16:41:06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3 楼

文章提交者:思明洲1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王邦畿《耳鸣集》自序:“十年以前不复存,十年以后不敢存,其或托微辞以自见,亦自听之,人不得已而听之也,故曰耳鸣云”,有诗云“已知世界全无地,遂令波涛尽拍天” [16]



    《戊子歌》(揭露清军罪恶) “鸠居雀巢,主人鼠窜。不能鼠窜,朝夕供餐。虽则供餐,犹怒不繁。束刀入市,夺民之食。驾言行迈,掳民供役,千里不犯,中道绝息。嫦娥者妆,罗列成行。几微失意,饮剑以亡。或挞未死,逐出路旁。见者饮泣,不敢匿藏。……民之憔悴,莫甚于此。”



    《癸巳岁》“天地已如此,人民岂复论?卖田供赋税,得米鬻儿孙。辛苦将谁告?忧思只自存。念予还有姐,饥饿在南村”



    《水陆道场寄幽歌》“昔时鬼少今鬼多,昔时鬼子多白头,今时鬼子多缺头。缺头持头来,持头续头去。老僧面向鬼子陈,眼前黑面是仁人”



    岑徵的诗边作边毁。留下的只是一些感情比较收敛的残余,何绛跋其诗云“……击缺唾壶,引满灯下,亦必见之吟咏以写其悲愤。惟与二三知己,放声朗诵数十过,或仰天大笑而继之以泣,泣已复碎其稿,投诸狂澜烈炭之中,故其诗不与俗人见者十常八九”



    王隼“聆阴风兮木叶下,望故国兮霜露零。曲不成兮心已碎,书不尽兮泪先零”“长夜漫漫何时旦”“龙泉罢舞灯光裂”“致书当路少,入梦故人多。暗泪已如此,明灯无奈何”“竟夕醒双眼,微吟只自呈”



    何巩道“诸老丹心付流水,孤臣血泪洒南风”“血尽眼中飞作泪,愁缠笔底写成诗”“梦中人事最分明”“十年买酒醒还醉”



    廖衷赤《悲今夕》“挽弓向蜗国,牵牛祭豺虎。夜鬼哭黄昏,战血流江渚”“栖栖无所事,岁月已蹉跎。世事尚如此,吾身将若何?”



    郭之奇“万卷诗书随一炬,千秋霜管俟他年”



    李成宪,“歌已而哭,哭已复歌”,“所为诗多刻厉凄婉之音,诗成,时时自焚其稿”



    函可“地上反奄奄,地下多生气” “一朝日月坠,大地共仓皇”



    “一读一断绝,双眼血横披。公诗化作血,予血化作诗。不知诗与血?万古湿淋漓”(《读杜诗》)



     “便从今日死,已是旧朝人”(《生日》)



     “高冥展青素,浩浩写心胸。心胸亦何有?浮云日夜撞。倾血三百斛,奔流泻石缸。化作大海涛,一荡天地蒙”



    易宏“予也风云为骨,月露为怀,每寄心于有恨之人,而兴哀于无情之地。时于山巅水涯,丛林破冢,荒墟古庙,残城废苑,战争之场,歌舞之地,吊遗香于月夜,哭旧垒于秋风,辄徘徊不能去,辄诗以记之。……仆本恨人,时逢幻遇。茫茫千古,怅往事之何穷。脉脉寸心,问他年而谁解”



    “纵成精卫河犹塞,便化啼鹃血未干”



    “啸昆仑之峰,孤立沧溟之外,……吾生也当于夕阳流水而俱驰,吾没也当与月露风云而长在”



    江浩在明亡后“酒酣辄奔往黄山绝顶,呼天问之。因举声长号,响振林谷,山中禽兽闻之,回翔踯躅,悲不能止,浩居山中四年,晨夕游息,哀至辄歌,歌已辄哭” [17]



    周思南明亡后饮酒呕血而死,“前太常博士王玉书哭之书曰:‘思南之倔然狂放于曲蘖间,几不知身外有何天地,是何世界,舍此且不知置吾身于何地。昔人诗云:‘酒无通夜力,事满五更心’,德林盖期于无复醒时以自全也”



    林时对在明亡后,一日“湖上演剧,远望场间有冕旒而前者,或曰:此流贼破京师也,因狂号,自栏舆撞身下,踣地晕绝,流血满面,伶人亦共流涕,为之罢剧。嗣是不复出”



    张盖在明亡后,“自闭土室中,饮酒独酌,醉辄痛哭,虽妻子不得见,……其为诗哀愤过情,恒自毁其稿,或作狂草累百过,至不可辩识乃已”



    还有如当时只有16岁,后来成为天文历算学家的王锡阐,在1644年,得知崇祯死讯,满清入京的消息后,“自缢,投河,绝食,三度以死殉国” [18],没有死成,明亡以后,基本上一生都是在痛苦愤懑中度过,“……誓不仕清,加入明遗民圈子,曾与吕留良,张履祥等在江苏讲授廉洛之学”。在著名科学史家席泽宗院士的文章中对他有过介绍,“他们精通数学、天文,学贯中西。尤其是王锡阐,在美国吉利斯皮(G.G.Gillispe)主编的《科学家传记辞典》中,还请席文(N.Sivin)先生为他写了一篇长达10页的传记。而在这部书中,中国科学家被列传的仅有9人。”[19]



    透过历史烟云,我们可以看到层层白骨,累累血污。这一场大浩劫,把中华最优秀的人物几乎扫荡略尽,把中国人脊梁骨也彻底打断,从此◎◎气,瞒与骗,做戏的虚无党,精神胜利法成为了中国人的民族性。这一场浩劫。仿佛做了一个历史的大筛子,把骨头最硬,品格最高洁,才华最特出的人物几乎通过这个筛子消灭干净,余下的除了少数隐姓埋名,深居不出,壮志未酬,忍辱负重的遗民,就只剩下助纣为虐的,苟且偷生的,懦弱无能的。中国从此成为◎◎之邦,禽兽之邦。



    纵观烈士与遗民的诗词,他们的痛苦、愤怒、悲哀如此深远,如此广大,笼罩了天地,笼罩了心灵。 “血泪长江泻”“泣尽苍穹还继血”,“血尽眼中飞作泪”。他们字里行间,充斥的是对明朝的眷恋与至死不渝的归属,痛恨的是清军如豺狼横行的凶残暴虐,愤懑的是即便长歌当哭也要“周视四座之人而后敢发”,即便作诗以抒悲愤,也要“碎其稿,投诸狂澜烈炭”的黑暗压抑;他们把自己比成精卫,自嘲为丧狗、流萤、螳臂,即便是做着决绝无望的努力,也依然不改其志;他们痛苦于长夜漫漫,看不到尽头,“长宵盼不到天明”“长夜漫漫何时旦”“长夜悠悠二十年”;他们把自己灵魂置于炼狱火焰中灼烤,“一日之生,非即一日之死耶”




    [1] 素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九岁善词赋古文”,他的《大哀赋》,得到“一代之大文,谁谓古今人不相及也”的评价,当时的大诗人吴梅村见到后,为之“愧敬交加,痛哭三日”。



    [2] 时志明著《山魂水魄——明末清初节烈诗人山水诗论》,凤凰出版社,2006年7月



    [3] 孙静庵《明遗民录》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5年7月第1版,第1页



    [4]朱义禄《论黄宗羲与全祖望的“遗民”观——兼论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宁波党校学报》2006年第5期



    [5]直到八十高龄仍旧直接参与抗清军事斗争,这在起义的人也是相当少见的。汉奸尚可喜想作书招降他,被他严词拒绝,和王兴一家于同日自焚而死。



    [6] 黄公辅及以下张家玉、陈邦彦、张同敞、瞿式耜诸人的诗都引自黄海章著的《明末广东抗清诗人评传》,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第一版,为免烦琐,不一一注释



    [7] 是崇祯进士,北京城破,他逃到南京;南京被陷,他又到福建参与抗清;接着又回到家乡广东组织抗清,可以算得上万里奔波,家族被屠戮殆尽,而矢志抗清,毫无动摇,最后在增城被围,矢尽炮裂,投水而死。



    [8] 引自 朱净宇《清风明月走云南 : 明末清初滇迤旧事》,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



    [9] 转引自时志明著《山魂水魄——明末清初节烈诗人山水诗论》,凤凰出版社,2006年7月



    [10] 朱净宇《清风明月走云南 : 明末清初滇迤旧事》,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



    [11] 屈大均生于1630年,就比夏完淳大一岁,是殉难烈士陈邦彦的学生。他是大诗人大学者,同时也是反清志士,明亡后,他游历大江南北,结交各地豪杰,其中就有顾炎武等人,希图恢复,但历尽艰难,终归没有成功。他的著作被清统治者痛恨,被毁书刳墓。他的诗气魄雄放“如万壑奔涛,一泻千里”,即便当时一些腆颜事清的文人,也不得不承认其文学成就高山仰止



    [12]屈大均和以下陈恭尹的诗文都引自黄海章著的《明末广东抗清诗人评传》,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第一版,第9-25页



    [13] 他是抗清烈士陈邦彦的儿子



    [14]朱净宇《清风明月走云南 : 明末清初滇迤旧事》,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



    [15]根据余英时考证,方以智是被清廷抓捕后,在文天祥诗中的惶恐滩自尽而死)



    [16] 以下从王邦畿到易宏的诸人诗文以及事迹都引自黄海章著的《明末广东抗清诗人评传》,为免烦琐不一一注释



    [17] 以下从江浩到张盖等四人的事迹引自孙静庵所著《明遗民录》



    [18] 尚智丛《明末清初(1582——1687)的格物穷理之学 : 中国科学发展的前近代形态》,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98页



    [19] 席泽宗《论康熙科学政策的失误》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16:50:51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4 楼

文章提交者:思明洲1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二、明末烈士遗民为何要把自己置于如此痛苦的境地?



    不是说明朝统治黑暗腐败,不亡没有天理,清朝才是顺天应人,大得民心么?不是说满清进行的是统一中国,民族融合的伟业么?



    是这些烈士与遗民们忠君的思想太浓厚?太过迂腐保守么?可是王夫之明明说,可禅可继可革,还痛批唐朝韩愈的谬论“韩退之惟不知道,故其《拟文王操》有云 ‘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现出他没本领,假铺排勾当,又何曾梦见文王心事来?朱子从而称之,亦未免为其佞舌所欺……则欺天欺人,欺君欺己,以涂饰罔昧冥行于人伦之际,而可以为诚乎!””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更不必说那些原先农民起义军成员,最后却成了打着明朝旗帜抗清最坚决最顽强,持续时间最长的力量,他们原先以反明起家,更不存在忠君不忠君的问题



    是这些烈士遗民们太过排外么?太过狭隘么?可是许多遗民恰恰表现出很开放的胸襟,比如朱舜水说“世人必谓中国胜于外国,古人胜于今人,此乃眼界逼窄,怍此三家村语”,比如方以智对拼音文字的研究,希望“古今中外,千万里之外,皆可对翻”,比如王夫之的文明起源论,认为在中国还没有产生文明的时候,世界其他地方就已经可能产生了灿烂的文明,而当中国文明衰落的时候,世界其他地方还有可能保留着灿烂的文明。这样开放的胸襟和意识,即便是现在的许多人都不具备的。



    其实只要看看明朝的这些烈士与遗民的名单,这里面有天才神童夏完淳,启蒙思想家方以智、王夫之、吕留良,顾炎武,渊博学者刘宗周、黄宗羲、傅山、朱舜水;科技人才王锡阐、宋应星,通俗小说编辑者冯梦龙、凌蒙初,大诗人同时也是大学者陈子龙、屈大均,画家石涛、八大山人,小品文作家张岱。



    甚至有些曾经屈膝在清廷出任官职的人如钱谦益,吴梅村,以及后来出山游历周旋的人如李渔等等,他们从内心骨子里仍旧充斥对明朝故国刻骨铭心的眷恋,钱谦益更是在暗地里直接参与反清军事行动策划与联络[1]。



    这些人不仅从横向来说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物,从纵向来说,他们也是整个中国历史第一流的学者、艺术家、思想家、科学家,和历史上的同领域内卓越人物相比毫不逊色。只要看过他们的传记,略微了解他们著作,他们当中每一个人都可以称之为巨匠大师,每一个名字拿出来都足以光耀千秋。



    如果说这些人是那个时代头脑最敏锐,思想最深刻,观念最开放,胸襟最博大的人,是一个民族精华中的精华,精英中的精英,盐中之盐,应该是没有错的。



    既然他们的思想绝不僵化,他们的观念绝不保守,他们的胸襟绝不狭隘,那为什么他们会对那个被现在的一些人丑化污蔑的体无完肤,泼尽脏水的明朝有如此深沉的眷恋,为什么他们对满清的厌恶憎恨如此决绝与亢烈?



    究竟是什么让这些整个民族中最杰出最优秀的人都投入到反抗清朝的斗争,都心甘情愿的当明朝遗民而陷入自我折磨的痛苦中呢?
    1、朴素的民族感情



    这其中朴素的民族情感是基础,这种民族情感不是建立压迫与欺凌其他民族的行为之上,而是建立在反抗压迫,反抗欺凌的基础之上;不是建立在抽象的理论说教上,而是建立在最直观的感受上。尤其当民族压迫以剃发易服,留发不留头这样一种最直接最残酷最具体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时候,那么反抗也就必然成为有血性有骨气,不愿屈服在屠刀淫威下的人的选择。而这种反抗外来侵略压迫的社会本能,本身也是人类社会在历史长河演化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重重磨砺而形成的。在头脑越是敏锐,精神越是健全,品格越是高尚的人那里,这种社会本能体现的越是充分。



    同时这种民族情感也与维护个人尊严,人格独立,保持高度的统一,反抗满清凶残统治,从广义上说已经不仅仅是为民族而战,也是为保护个人尊严而战。当人们连选择自己的服装发型权力都被剥夺的时候,连自己民族的文化都要被阉割的时候,还不反抗,那什么时候反抗?




    2、理性的深刻洞察



    而另一方面这不仅仅是感情的需要,同样也是理性的抉择。看一些明代遗民的论述,就可以知道他们已经把这个问题上升到文明进化的高度和宏观视野来看了



    比如王夫之就论述过少数野蛮民族的侵略和压迫,导致的结果势必是文明的倒退和劣化。“夷狄之与华夏不可乱,乱则人极毁,华夏之生民亦受其吞噬而憔悴”,满清所谓尊崇汉文化不过是“沐猴之冠,优俳之戏”“亦幸虏欺人之术”,“父驴母马,其生为骡,骡则生绝”。



    或许有些人会把这样的言论看成是偏激之辞,但其实这里面却包含了最深刻的理论洞察力。在王夫之看来“中国之文,乍明乍灭,他日者必且陵蔑以至于无文,而人之返乎轩辕以前,蔑不夷矣。”应该说历史的发展完全证实了他的预言,在满清统治下的三百年的时间,中国确实从明朝这样一个被世界公认为先进文明的国家堕落成满清时期被世界公认为野蛮落后的国度。



    反过来说,也正是因为有这种理性上冷静和清醒的思考判断,以王夫之为代表的大批明朝遗民才始终坚决地站在反对满清统治的立场上,终生没有动摇。




    3、经历的前后对照



    当然除了上述两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烈士与遗民们自身经历前后对照的结果。有许多东西,拥有的时候并不觉得宝贵,失去了才觉得宝贵。对从明朝而进入清朝统治的烈士与遗民来说更是如此。



    在明代,如果哪个军队有抢夺民间财物的现象,立刻成为大书特书的恶行,成为群起攻之的对象,甚至勤王的部队,因为领不到足够军饷导致抢劫的行为,其带领官员都要受到严厉惩办,崇祯二年山西总兵张鸿功、山西巡抚耿如杞遵照兵部的檄调带领八千多人勤王,因为部队领不到军饷,士兵挨饿,不得不抢劫,结果张鸿功,耿如杞因为不能约束军队制止抢劫,被下狱论罪。就算到了明亡前夜,政府已经失去对军队实际控制能力的时候,那些抢劫的明军也总是成为舆论痛斥的对象,抢劫起来还是显得名不正言不顺。



    而到了满清,军队抢劫杀人成为了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打到一个地方,就抢劫到一个地方,甚至以抢劫作为激励士气的手段,不单是统治稳固之前抢劫,统治稳固之后,依然抢掠屠杀,无恶不作。满清军队的暴行是这些明亡时的烈士与遗民所亲眼目睹,亲身经历的。对这样一个率兽食人的政权,他们只要还保有基本的良心和正义感,是不可能在内心承认其合法性的。



    在明代,民间百姓畅快议论,以及结社聚会,游行抗议都是司空见惯,即便在最黑暗魏忠贤时期的短短三年内,也无法控制民间的舆论,还有民间力量敢于出来挑战,所以才有张溥《五人墓碑记》中描绘的情形发生。而在其他时候,民间的舆论抗议更是足以影响朝廷的政策走向,官员的去留。明代的士大夫也好,百姓也好,对此都以为是天经地义的,



    但在清朝则如何?如果类似明朝万历和天启年间反抗矿税以及阉党的那种带有暴动性质的集会抗议,恐怕紧随而来的便是屠城,江阴大屠杀和嘉定三屠其发端都是完全出于民间自发的反抗。即便是一般性质的抗议,结果也是悲惨无比,比如清初的哭庙案,江南吴县士子一百多人,到文庙孔子牌位前痛哭抗粮,论其本意,不过是希望满清的横征暴敛能稍微收敛一下,并无推翻清朝统治之意,更无实际的暴力行为,不料结果是清廷大怒,,拟“罪大恶极”“不可逭者”之罪名三条,逮捕多人,最后十八名参与者被砍头。其中一个是有名的金圣叹。他在临死前写给家人的信里说 “杀头至痛也,籍没至惨也,而圣叹以无意得之,不亦异乎?”鲁迅曾经因此批评他是“化屠夫的凶残为一笑”,但其实金圣叹的说法更可以看成是一种强烈的讽刺。



    我们不妨拿金圣叹的同时代人,明末思想家陈确在明还未亡时的同类事情作一下对比。崇祯十五年的时候,陈确(字乾初)联合海宁诸生,发起了一场反对地方官员的运动,最后的结果是迫使当地官员下台。陈翼《乾初府君行略》中说“壬午秋比,先君子以命中之技,值贪尹煽虐,辍所业攻之;当事庇贪尹,欲罪首事者,文移褫革,学宪执不许。雪涛刘公力荐科试,亦不听。是岁竟不与乡闱试,先君子夷然不以为意,谓:“捐吾生以救一县之民,亦何所惜;一乡荐,何足道哉?”诸与贪尹比者,百方恐吓,先君子屹不为动;邑众庠生,感先君子义,群聚不散,当事者心惕,卒解其事。未几,风闻辇毂,当事与贪尹竟中考功去,先君子亦不以此自喜。”[2]



    类似的事情,在明朝众多生员,“群聚不散”进行抗议的结果是,“当事者心惕,卒解其事”,也即当地的官员心里害怕了,不得不态度软弱下来,而且最后因为舆论传播到中央政府,结果是“当事与贪尹竟中考功去”,也即便县令和更高级别负责的地方官员被免职了。



    那些参与哭庙案的吴县士子可能受明朝普遍风气的影响,按照心理惯性以为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没有想到最后居然变成足以招来杀头的大罪,这个“无意得之”,其包含的讽刺与惨痛的意味是需要体会一下的。(当然也有人考证说其实金圣叹其实没有参加哭庙,是别人硬把他牵扯进去的,但这不影响对满清这个案件中表现的凶残暴虐的抨击)



    明代时候人们享有这些自由,习以为常,并不觉得有多可贵,可是在满清统治下,失去了这些自由,这不能不让他们抚今追昔,势必对清朝政权更加厌恶和憎恨。



    在明代,政府征收赋税的多少,常常是被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政府任何多征赋税的行为,都会招来舆论的攻击。皇帝想要多收赋税,往往是顾虑重重,难下决断。而最后即便真的下了增加赋税的决定,也是名不副实,各处拖欠是家常便饭,而且所有人还叫苦连天,抱怨不休,让明朝的皇帝为应对国家危机而不得不征收的赋税,都似乎成了犯罪。



    而在清代除了军队明火执仗的抢劫掠夺之外,所谓赋税,若是拖欠一丁半点,屠刀就架在脖子上了。有名的奏销案就是一个例子。顺治十八年(1661),清廷将上年拖欠钱粮的江南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并溧阳一县的官绅士子全部黜革,史称奏销案。



    民国史学家孟森对奏销案写过专论进行考证[3]“奏销案者,辛丑江南奏销案也。苏、松、常、镇四属官绅士子,革黜至万数千人,并多刑责逮捕之事。案亦巨矣,而东华录绝无记载。二百余年,人人能言有此案,而无人能详举其事者,以张石州之博雅,所撰亭林年谱中,不能定奏销案之在何年,可见清世于此案之因讳而久湮之矣。”“奏销案既不见于官书,私家纪载自亦不敢于犯时忌,致涉怨谤。今所尚可考见者,则多传状碑志中旁见侧出之文,而亦间有具体纪载之处,盖为文网所未及,仅见于清初士大夫之笔记,今当披沙而得宝者也。”



    “明江南田赋虽重。但常拖欠,而清奏销案。悉列江南绅衿一万三千余人,号曰抗粮,既而尽行褫革,发本处枷责,鞭扑纷纷,衣冠扫地。如某探花(叶方蔼)欠一钱,亦被黜,民间有‘探花不值一文钱’之谣”



    明遗民王宋曾有诗揭露满清这一暴行“奏销令下暴如雷,书囊徒为浩劫灰”。[4]



    另一位明遗民陆世仪也有一首诗记述了满清淫威下江南百姓困苦之程度“近日民生殊逼仄,弱肉尽为强所食。……三吴之民尔何苦,脂膏强半供豺狼”,……半年有歌尔自许,石壕夜呼将奈何,吴民吴民乃若何”“万口叫天天彻,仰头空对苍天泣”[5]







    在明代,那些灾荒而起来造反的农民军,常常是被政府军围困的走投无路,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于是提出投降,而明朝政府方面则是觉得他们本来都是良民,因为饥饿而造反,也情有可原,于是同意他们投降,结果农民军获得生路之后,因为觉得造反生活更舒服更自由,又重新反叛,这样一而再再二三,大家折腾来折腾去,最后把明朝政府折腾垮了。而到了满清统治下,农民军发现这回他们的敌人是不但反抗他们的要杀,就算没有反抗,仅仅是相关地区的平民,清军照样要杀,而且常常是灭绝性的屠杀。



    类似这样的对比,还有许多。总之可以这么说,在明朝,大家都是自己人,皇帝是自己人,大臣官员是自己人,一切都好说话,都容易商量。有什么不满意的现象可以咒骂批评,有什么不同意的政策可以抵制,有什么为难的地方可以从长计议,而在满清统治下,则完全成了奴隶和主子的关系,只要稍有不如意,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明朝是虽然有种种缺点弊病,国家的机器运转也存在众多问题,但却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而到了满清统治之下,虽然国家机器的运转更加流畅,但整个社会都陷入死气沉沉中。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亲身经历的对照,所以明朝遗民中最杰出,最睿智,品德最高尚的人即便在满清统治下生活了几十年,也没有动摇对满清统治的厌恶和憎恨;尽管对明朝存在的缺点提出了种种严厉的批评,但也没有改变他们对故国的怀念与眷恋。甚至原先那些明朝时期的造反农民起义军,最后却成了最顽强,坚持时间最长久地用明朝旗号来武力反抗满清统治的群体。



    综合上面所说的这三点:朴素的民族感情、深刻的理性思考,以及自身经历的对照比较,才使得这些烈士与遗民,这些当时的中国人中最为杰出,最为优秀的人宁可把自己置于极端痛苦的境地之下,倍受肉体的折磨与心灵的煎熬,也决不愿意屈膝与满清统治者合作,也不放弃对明朝故国的怀念与眷恋。



    正因为他们的选择不是出于迂腐的观念,不是出于狭隘的排外,而是出于最诚挚的感情,最深刻的思考,最切身的体会,所以即便站在现在的立场来评价,站在更高的角度,更宏观的视野上来评判,他们的作为也是值得高度肯定和赞扬的。



    正如我过去一段话所说的那样:“明末的反清并不仅仅是民族斗争,不是什么捍卫一姓私利的斗争,而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进步与落后的斗争,是关系到中国后来几百年命运的一场斗争。在这场斗争中那些坚定反抗满清侵略,为此流尽最后一滴鲜血的英雄,他们的每个人的名字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在心,他们不仅是中国的英雄,同样也是世界的英雄,他们捍卫的不仅是中国的利益,同样也是整个世界文明进步的利益,他们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如果因此相信满清的谎言来污蔑他们,那只能说是丧尽天良的行为。而那些投靠满清,甘为鹰犬的人,则只配受到最黑暗的诅咒,他们只配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受到唾弃。”[6]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16:59:34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5 楼

文章提交者:skyper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壮哉 我大汉先民!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17:02:47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6 楼

文章提交者:火线入党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猫眼职业民主人士鉴定如下:所书全是粪青,皆不知道爱国不是爱朝廷,如此腐败之朝廷早就该和外族一起揭竿而起。。。。。。。。。。。。。。。。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17:03:28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7 楼

文章提交者:smllei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好文!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17:03:59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8 楼

文章提交者:思明洲1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三、烈士遗民当年的寄托与现实评价黑白颠倒的讽刺



    明朝的烈士与遗民,坚信自己行为的正义性,没有丝毫的动摇。虽然他们的事业在当时失败,他们的肉体也一个个被消灭,他们的思想也被逐渐封杀禁锢埋没。但是他们希望也深信未来终究有一天,后人能了解他们的事迹作为,明白他们的苦心,祭奠他们的英灵,传播他们的思想。



    所以夏完淳说“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



    所以瞿式耜说“诗篇留血泪,千载有人知”“俘囚血热魂常在,炯炯双眸死后看”



    所以黄淳耀说“异日夷氛复靖,中华士庶再见天日,论其事者尚知予心!”



    所以陈恭尹说 “表往所以勤方将,大书特书吾所望,其副寄我山中藏”



    所以郭之奇说“万卷诗书随一炬,千秋霜管俟他年”



    然而如果他们英灵有知,“炯炯双眸死后看”,究竟看到的是什么呢?“千秋霜管俟他年”,俟到的又是什么呢?



    当年那些疯狂推行民族屠杀,民族压迫政策的刽子手暴君: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一个个被轮番吹捧歌颂;当年那些恬不知耻投靠异族侵略者屠杀自己同胞,摧残自己民族文化的汉奸走狗: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施琅、纪晓岚一个个被粉饰美化!



    《太祖秘史》、《孝庄秘史》、《康熙秘史》、《皇太子秘史》,《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大清风云》、《康熙微服私访记》、《铁嘴铜牙纪晓岚》、《施琅大将军》等一部部电视剧竞相赞美清朝主子的骏德鸿功,◎◎走狗的正直高尚。余秋雨阎崇年之类教授学者也在电视台的讲坛上,出版的著作上,纷纷喷玉唾珠阿谀颂圣。



    灭绝人性的屠城奸掠,穷凶极恶的圈地逃人,钢刀淫威下的剃发易服,惨绝人寰的沿海迁界,被从大部分人的记忆中抹去,建立在民族压迫基础之上,把中国推入愚昧落后深渊的几百年黑暗统治成为许多人津津乐道眉飞色舞的时代。



    滥杀无辜、敲骨吸髓的暴虐粉饰成英明圣武;民穷财尽、停滞僵化的社会粉饰成辉煌盛世;禁毁书籍、疯狂制造文字狱的阉割粉饰成文化认同。历史伤口淋漓的鲜血被用来餍足喂养那些依旧把侵略屠杀奴役征服当作民族自豪快感源头的兽性心理!



    当许多人对清朝的屠夫,汉奸的名字如数家珍的时候,有几个人知道那些为抵抗外侵而牺牲的民族英烈的名字?不要说侯峒曾、黄淳耀、黄公辅、陈邦彦、张家玉、陈子壮、邝露、黎遂球、瞿式耜、张同敞、李来亨等等人,就是连夏完淳、陈子龙这些本身在文学史上有相当地位,阎应元、张煌言、李定国这些本身功业赫赫,获得顾诚这样的历史大家高度褒扬的人物,一般人又有多少知道?或许更多人能知道冯梦龙的名字,但也仅仅是作为通俗小说三言的编写者而知道,而不是作为抗清的烈士!或许很多人知道宋应星的名字,但也仅仅是作为《天工开物》的作者而知道,而不是作为忠于故国的遗民。



    就这样,当屠夫刽子手,汉奸走狗被歌颂的时候,明朝的烈士遗民被遗忘!当沈阳街头巍然屹立着满清十二帝的巨大雕像的时候,明朝的皇帝被一个个丑化诬蔑,被许多自以为高明的人用鄙视轻蔑的口吻谈论;当福建南安上修建了占地面积二千平方米,辉煌气派无比的洪承畴纪念园的时候;2007年12月23日的新闻报道,抗清烈士,同时也是一代大学者大文豪的陈子龙墓碑旁堆积着粪便,墓碑被涂得面目全非!



    [1]见已故历史学家顾诚所著《南明史》的第二十六章《1654年会师长江的战略设想》的第二节《钱谦益、姚志卓等人密谋策划会师长江》中的考证



    [2] 王瑞昌《陈确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47页



    [3] 孟森《奏销案》见《明清史论著集刊》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34到452页



    [4] 引自孙静庵所著《明遗民录》



    [5]时志明著《山魂水魄——明末清初节烈诗人山水诗论》,凤凰出版社,2006年7月,第134页



    [6] 包含这段话的文章,在煮酒贴出来的时候,用的是其他ID,因为当时ID在煮酒被封,无法发贴。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17:04:16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9 楼

文章提交者:火线入党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
该用户发言已被管理员屏蔽
================================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17:04:48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0 楼

文章提交者:咏叹调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好文章,收藏了!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17:04:57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1 楼

文章提交者:无名氏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元代不重儒术,延祐中始始科取士。顺帝时又停二科始复。其时所谓进士者,已属积轻之势矣。然末年仗节死义者,乃多在进士出身之人。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17:05:02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2 楼

文章提交者:无名氏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不出百日,上手撞钟,百官无一至者,兆已见于此矣。独可异者,三月二十一日,百官朝贺李贼,拥挤争进,被棍扑逐,门久不启,露立以俟。吁!何前倨而后恭也,是可诛矣。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17:06:52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3 楼

文章提交者:无名氏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贼用高木续接,围以䌷布,使健儿鱼贯而登,守者不拒,反以手援之入贼。......守者悉脱衣反服,俱平日号衣也,见有不反服者,即以刀砍之,遂大溃。盖元宵九门分股频进,贼已万千伏城内矣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17:08:03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4 楼

文章提交者:金刚有情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哭~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17:11:44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5 楼

文章提交者:思明洲1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四,从金庸《鹿鼎记》几段话来看明遗民遭受的无耻歪曲


    然而,抗清时候就牺牲的烈士或许还算是幸运的,他们至少不必担心后代无耻之徒强奸他们的意志,歪曲他们的意愿,而明朝那些遗民们则连这样的幸运都没有!那些制造无数愚民谎言来篡改历史,愚弄世人的人,或许他们把自己也愚进去了,真诚的相信他们自己制造与散布的谎言。在他们的谎言里,满清的那几个皇帝都是品德高尚,仁慈无比,才能出众的英明圣主,比明朝所有皇帝,尤其是晚期的几个皇帝强多了。任何人都会由衷的对这些满清皇帝顶礼膜拜,衷心钦服。如若不然,就大悖常理。因此这些人相信,那些明朝的遗民内心也早就被满清皇帝的英明圣武所折服了。于是这些人拿着放大镜或者显微镜到明朝遗民的著作里去寻找证据。如果找到了若干蛛丝马迹,则如获至宝,欣喜若狂,大肆宣扬。



    世上最可笑的事莫过于此,◎◎对几百年屠刀淫威压制灌输之下的谎言深信不疑,然后再用这深信不疑的谎言去对亲历那个时代,亲眼目睹许多事实的遗民居高临下指手画脚,乃至歪曲强奸其意志,还自以为高明



    比如金庸小说了有这么几段



    “韦小宝道:‘这个较是要计一计的,黄先生,你做了一部好书,叫做明……明什么花花绿绿的?’黄黎洲大为奇怪:‘这人目不识丁,怎会知道我这部书?’说道:是‘明夷待访录’。韦小宝道:‘是了,是了。你这部书中,有很多是骂明朝皇帝的,是不是?’



    “黄黎洲等都吃了一惊,均想:‘连这人都要知道了,只怕又是一场大大的文字狱。’



    “顾炎武道:‘也不是骂皇帝。黄兄这部著作见解精辟,说明为君之道,该当如何?’韦小宝道:‘是啊。皇上这些日子中天天读黄先生的这部书,不住赞你做得好,括括叫,说不定要请你去做状元,做宰相。’黄黎洲道:‘韦香主取笑了,那有此事?’韦小宝于是将康熙如何大赞‘明夷待访录’一事说了,众人这才放心。黄黎洲道:‘原来鞑子皇帝倒也能分辨是非。’”



    这段文字固然是小说,但反映的心态却并非金庸所独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金庸在这里借《明夷待访录》来吹捧康熙,吹捧满清统治,而实际上所谓《明夷待访录》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形式和书名留存于世。本身恰恰是满清黑暗统治的结果!



    吴光先生考证说:



    “《明夷待访录》和《明夷留书》,本来是合称为《待访录》的,所以黄宗羲本人著作及顾炎武,黄百家、邵廷等人著作中,只有《待访录》而无《留书》之名。后来所以析为二书,盖因其内容颇触犯清廷忌讳之辞,所以刊刻时因为嫌讳而只选择了部分篇章,那些直接犯忌干禁的篇章则未敢刊布,而仅存抄本流传,于是已刻之书被称为《明夷待访录》,未刻之书被称为《留书》”



    “今本《明夷待访录》只占《待访录》原书的三分之一,其他都归入《明夷留书》了”



    “书名中明夷二字,当系后人所加(写定于郑氏二老阁刻书之时),而其依据则因黄宗羲在《待访录》自序中有自比箕子和“夷之初旦,明而未融”之叹,其言系从《周易》明夷卦之彖辞演化出来,郑性等人便取了来把《待访录》原名改为《明夷待访录》,其实这种改动,并不一定符合宗羲原意的。”[1](对吴光先生原文更详细的摘录见后面附录)







    也即我们今天所看到仅仅是原先黄宗羲著作的《待访录》的三分之一的内容,原作中直接把批判矛头指向满清统治的内容因为害怕满清恐怖的文字狱在乾隆时都被刊印者删除了,刊刻出来的部分称《明夷待访录》,没有刊刻出来的部分称为《留书》。即便如此,《明夷待访录》刊刻以后,依然被清统治者以“议论乖张”为理由列为禁书。



    “《留书》今已失传,仅存《文质》、《封建》残篇。由《待访录》析为《明夷待访录》和《留书》的原委即可知其与清王朝统治者利益大相抵悟。这从《明夷待访录》和《留书》残篇的内容中亦可得到更充分的验证。” “《明夷待访录》对封建专制君主进行了无情揭露和猛烈抨击,而清朝皇帝亦是封建专制的君主,自然成了被揭露和抨击的对象,因而难以为清朝统治者所容忍,而把《明夷待访录》列为‘议论乖张’的禁书,以防其留传而不利于清朝的统治。特别是《留书》的内容更为清朝统治者所忌讳,其中《封建》篇即称:‘自三代以后,乱天下者无如夷狄矣。’此论更是清朝统治者所无法接受的,难怪刻书者留存未刻。’”[2]



    让康熙拿着《明夷待访录》大称赞特称赞,还让韦小宝说着“黄先生,你做了一部好书,叫做明……明什么花花绿绿的?”确实有些幽默了,大概康熙已经从时间隧道里提前得知黄宗羲著作的命运和改名的过程。至于所谓“你这部书中,有很多是骂明朝皇帝的”,更是令人佩服作者的无耻程度,原本作者用意在批判君主制度整体,尤其针对满清皇帝暴虐,在满清恐怖统治和金庸的联合作用下,就变成了骂明朝皇帝了,不知道这让在康熙二十三年,已经73岁高龄还心怀故国,吟诗说“亡国何代无,此恨真无穷”的黄宗羲,地下有灵,做何感想?



    类似强奸黄宗羲意志的还有阎崇年,把黄宗羲晚年为了安全不得不说的一些违心话,当成是黄宗羲改变对清统治者态度的证据。而实际上黄宗羲的对清廷厌恶态度终身没有变,他在晚年的言行确实有可议之处,当时吕留良的学生严鸿逵就曾经抨击他“干渎当事,丑状毕露”, “太冲应酬秽烂,谄谀假借”。但实际上黄宗羲有自己的苦衷,他的学生全祖望辩解说“固有大不得已者”。我个人看法是,黄宗羲著作等身,尤其是为了保存整理明朝的文化思想,几乎是竭尽全力,编写《明儒学案》,《明文海》,为了让自己辛苦一生而编写的著作不至被清廷毁灭,所以在晚年不得不作些虚与委蛇的姿态,甚至说出一些令人恶心的颂圣言辞,但这绝非他本意所在。



    其实看看与他心灵相通的学生全祖望为顾炎武所写的《亭林先生神道表》 “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奔走流离,老而无子,其幽隐莫发,数十年靡诉之宗,曾不得快然一吐,而使后起少年,推以博闻多学,其辱已甚,安得不掉首故乡,甘于客死!噫,可痛也”



    就能明白一些其中玄机。全祖望表面上写的是顾炎武,但有些话未尝不是针对他的老师黄宗羲所说的。文中所说的“幽隐莫发,数十年靡诉之宗,曾不得快然一吐” 的是什么?正是思念明朝,厌恶清廷,希望推翻满清统治,恢复故明的心愿。对顾炎武来说“使后起少年,推以博闻多学,其辱已甚”,对黄宗羲又何尝不是如此?但在满清屠刀淫威下,他们的苦心又怎么能轻易被人所理解呢?



    吕留良和他的学生,固然意见表达的更为畅快,更为刚烈不屈,对清廷不假以丝毫颜色,但他们最终还是没有逃过满清罗网,被剐尸挫骨,著作也几乎毁灭殆尽。丛这样的事实来说,也不能不说黄宗羲苦心隐忍自有其先见之明的道理在。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一片苦心,到满清统治不复存在,屠刀无法再逞淫威的现在,居然还被一些人用来作为曲解乃至强奸他的意志的理由和借口,这种羞辱恐怕就非全祖望当年为之愤懑慨叹的“其辱已甚”所能包含了。







    回过头来再接着上引鹿鼎记内容下面这几段话,无耻程度更显惊人



    “韦小宝乘机说道:‘是啊。小皇帝说,他虽然不是鸟生鱼汤,但跟明朝那些皇帝比较,也不见得差劲了。说不定还好些。他做皇帝,天下百姓的日子,就过得比明朝的时候好。兄弟没学问,没见识,也不知道他的这些话对不对。’顾查黄吕四人你瞧瞧我,我瞧瞧你,想起了明朝各朝的皇帝,自开国的明太祖直至末代的崇祯,若不是残忍暴虐,便是昏庸糊涂,有哪一个及得上康熙?他四人是当代大儒,熟知史事,不愿抹煞了良心说话,不由得都默默点头。”



    “……查继佐道:‘决不是开玩笑。我们几人计议了几个月,都觉大明气数已尽,天下百姓已不归心于前明。实在是前明的历朝皇帝把百姓杀得太苦,人人思之痛恨。’”



    如果顾炎武等人地下有知,看到这段后代◎◎强奸他们意志,侮辱他们知识程度的对话,恐怕真要气得七窍生烟,从棺材里爬出来。



    他们生活在满清统治下,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满清一件件惨绝人寰的暴行,如果还能说的出这样的话,那就真非人类了。



    ◎◎们诚恳地深信所谓康熙盛世的谎言,便以为当时的遗民所看到的真是一个所谓的康熙盛世;◎◎们自己对满清皇帝丰功伟绩顶礼膜拜,便以为当时的遗民也应该向他们一样匍匐在地上为清帝的英明圣武激动地颤栗发抖;◎◎们自己对满清统治下屠杀平民无数的血腥暴行视而不见,便以为当时的遗民对这些血迹未干的暴行同样麻木不仁。真是可笑又可怜的◎◎心理!



    然而事实毕竟无情面,只能给现在这些◎◎打上响亮的耳光



    若论杀人的残暴,从明太祖朱元璋到崇祯,所有明朝皇帝没有一个是允许军队滥杀平民的,甚至三令五申,禁止军队屠杀平民,而满清的皇帝则是把屠杀平民当成家常便饭!



    被一些人说成残暴的明太祖朱元璋在平定天下时,三令五申,不得杀戮无辜,不得屠城



     “在北伐之前,他(朱元璋)又一次对部下说:‘前代革命之际,肆行屠戮,违天虐民,朕实不忍。诸将克城,毋肆焚掠妄杀’”(引自《中国人口通史》)



     再如“至正二十四年(1364)七月,常遇春兵围赣州。守将熊天瑞固守不降。朱元璋担心常遇春破城杀俘。于是派汪广洋去常处,并告诉汪广洋‘汝至赣,如城未下,可与遇春等言;熊天瑞困处孤城,犹笼禽阱兽,岂能逃逸,但恐城破之日,杀伤过多,要当以保全生民为心,一则可以为国家用,一则为附者劝,且如汉将邓禹,不妄诛杀,但享高爵,子孙昌盛,此可为法’围困五个月后,熊天瑞被迫开城投降,遇春果然不掠不杀。朱很高兴,便谴使持谕褒奖‘今将军破敌不杀,予甚为将军喜,虽曹彬之下江南,何以加之!将军能广宣威德,保全生灵,余深有赖焉’”(引自《明代文化研究.南京专辑》)



    再如南明张煌言率领的反清义军,顾诚《南明史》中有这么一段话“煌言治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史籍记载,张煌言驻军于芜湖时,“一兵买面价值四分,止与十钱。店主哄起白张,张问兵,曰:‘诚有之,时无钱耳。’张曰:‘汝食大粮,何云无钱?’将蓝旗一面投下,曰:‘拿下去!’左右缚兵,兵问故,曰:‘张爷令斩汝。’兵大惊曰:‘吾罪岂至此乎?容吾回禀。’张曰:‘吾有谕在外,即一钱亦斩,况四分乎?’遂斩之。”



    也许在金庸这样的◎◎看来,朱元璋等明朝皇帝杀的是所谓开国功臣达官贵人,所以是暴虐,而满清杀的大量平民则不算人,或者生命的价值比起达官贵人来低一等,所以是仁慈,卑劣至此可以令人无言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17:13:51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区上的文章系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版权归网站与作者共同所有,网站方维护作者合法权益。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本主题帖数 34 , 分页: [1] 2 3上一页 下一页
o
中国人民大学MBA研修班招生
人大管理学硕士在职研究生学位班招生 咨询电话:010-62510715
赞助商链接












从 Google 下载相片软件
编辑推荐

* ●复读生是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
* ●我相信很多贪官的确“不懂法”
* ●砀山两风办敢监督县委书记吗
* ●真正的祸源是不受约束的权力
* ●聂卫平的爱国论让我们很惊讶
* ●幽默,贵州黑帮要“讲形象”
* ●“破烂王”鉴定 收费与否是关键
* ●中国特色的“拦轿喊冤”何时休
* ●权力到底能编出多少个谎言
* ●索尔仁尼琴:俄罗斯民族的良知
* ●谁为王益披上音乐家的新衣
* ●有一种良知叫索尔仁尼琴
* ●我们可以宣布已经进入天堂
* ●中国的暴富者群体是怎样产生的
* ●公款吃喝还是一笔糊涂账
* ●把中国穷人看透了的史玉柱
* ●省长公布手机号码说明了什么
* ●漫谈“雷词”
* ●我们理解索尔仁尼琴吗?
* ●对索尔仁尼琴不是纪念的纪念
* ●咱们体内还有历史残毒?
* ●义务教育尚未名副其实
* ●白员的胜局
* ●让更多的人富裕起来
* ●在空话假话中长大何能容忍异见
* ●农村教育的大失血仍在继续
* ●冷酷的心——那些让人绝望的事
* ●安徽砀山“两风办”,注定…
* ●越南散记
* ●省长热线难逃人治怪圈
* ●文化如何成了什么都装的大筐
* ●谁给了塔城市委副书记持枪的权力
* ●秦始皇的悲哀和血统继承的愚昧
* ●孙中山是韩人后裔又何妨
* ●刁滑——国人性格揭密
* ●向索尔仁尼琴先生致敬

凯迪在线英语学习
Experience more than sufficiently
teaches that men govern nothing
with more difficulty than their
tongues.
-Bendict de spinoza,Dutch
philosopher
给我们太多的教训,告诉我们人类最难管制的东西,莫过于自己的舌头。
-荷兰哲学家 斯宾诺沙






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凯迪网络 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0 - 2006 Cat898.Com
页面执行时间:719.23830毫秒

鸣谢:中国电信海南分公司 中国铁通海南分公司
提供本站信息管理带宽



文章提交者:无名氏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自成入城后)百官报名者甚众,以拥挤故,被守门长班用棍打逐。早起,承天门不开,露坐以俟。贼卒竞辱之,竟日无食,有云肚虽饥饿,心甚安乐。贼初入时,缙绅恐以冠裳贾祸,悉毁其进贤冠。及二十日,见贼报名伪主,笑口顿开,从梨园中觅冠冠之。费逾三四金。二十一日,各穿本等吉服入朝。陈演、朱纯臣劝进,不得入......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17:15:35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7 楼

文章提交者:思明洲1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明末的反清并不仅仅是民族斗争,不是什么捍卫一姓私利的斗争,而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进步与落后的斗争,是关系到中国后来几百年命运的一场斗争。在这场斗争中那些坚定反抗满清侵略,为此流尽最后一滴鲜血的英雄,他们的每个人的名字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在心,他们不仅是中国的英雄,同样也是世界的英雄,他们捍卫的不仅是中国的利益,同样也是整个世界文明进步的利益,他们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如果因此相信满清的谎言来污蔑他们,那只能说是丧尽天良的行为。而那些投靠满清,甘为鹰犬的人,则只配受到最黑暗的诅咒,他们只配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受到唾弃。”[6]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17:33:44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8 楼

文章提交者:无名氏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嘿嘿...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17:34:53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9 楼

文章提交者:思明洲1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关于清朝统治者的所作所为呢,看看顾诚教授是怎么评价的



    “清廷统治者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多尔衮,都以凶悍残忍著称于史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句话对他们不完全适用,因为他们的做法通常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是说一遇抵抗,破城得地之后不分军民,不论参与抵抗或未参与抵抗,通通屠杀或掠取为奴婢。努尔哈赤在辽东的屠戮汉民,皇太极时三次深入畿辅、山东等地的屠杀抢掠在许多方志中有明确记载,连经历了文字狱闹得最厉害的乾隆时期的御用文人纪盷也在《阅微草堂笔记》里透露了他一家在清军屠刀下的遭遇”



    可以说清朝在建立统治的过程中,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几乎没有间断:辽东大屠杀,济南大屠杀,大同大屠杀,扬州大屠杀,江阴大屠杀,嘉定大屠杀,湘潭大屠杀,广州大屠杀,四川大屠杀,云南大屠杀……数不胜数,令人触目惊心。甚至统治稳固之后,凶残程度也没有丝毫改变,平定三藩,镇压准格尔,镇压苗民,镇压白莲教,镇压太平天囯,依然伴随着一次次大屠杀。



    而且这些屠杀往往不是军队自发的暴虐,而是清统治者有意为之。如果有军队敢不进行屠杀,反而受到严厉申斥。



    《南明史》中有从《清世祖实录》中摘录的一则史料 “兵部以总兵官任珍阵获伪官兵四十九名,俱抚养不杀奏闻。得旨:凡平定地方降者抚之以示恩,抗者杀之以示惩。如此则人皆感恩畏死求生而来归矣。今平西王等将阵获之人抚而不杀,……此事甚不合理。尔部其移咨平西王吴三桂、墨尔根侍卫李国翰知”



    显然在清廷主子看来,有些汉奸军队“将阵获之人抚而不杀”,是“甚不合理”的。







    看看明末烈士遗民的事迹,几乎无一例外可以发现,我们所关注的每一个人背后,其亲属朋友,常常是七八个甚至上十的死于清军的杀戮之下,如果以此推断,则明末当时死于清军之下的人口比例是令人不寒而栗的



    夏完淳父亲夏允彝投水死;他的老师陈子龙被清军抓获后也投水死;他的叔父夏之旭因藏匿过陈子龙被清军追捕,自缢而死;他的另一个老师吴易被清军诱捕后处死;他的岳父一家,岳父钱彦林和他同日处死,岳父的堂兄钱棅也同日处死,他的内兄钱熙在抗清起义中死,另一个内兄钱默削发为僧,流浪各地不知所终,他的岳母投水自尽,他的妻子秦篆在短短时间内经受了父死母亡,兄长死丈夫死,怀孕期间受到世上最惨厉的痛苦折磨,最后生下的男孩也还是死,她削发为尼,夏家和钱家至此全灭并且绝后!



    他的姐夫全家(嘉定侯家)的成年男性全部死光,女性也几乎死光,其中侯峒曾与侯玄演、侯玄洁父子三人死于嘉定屠城,侯峒曾女儿辅义,孙女异来自尽而死,侯峒曾的三儿子侯智含在在灵隐逃难时死去,侯峒曾的弟弟,即夏完淳姐姐夏淑吉的公公侯岐曾逃出嘉定城,没有多久还是因为曾经藏匿陈子龙而被清军抓获自缢而死,侯岐曾的母亲自杀身亡,侯岐曾的妾刘氏一同自杀,侯家只剩下夏淑吉这个寡妇,后来夏淑吉的儿子也即夏完淳的外甥同样被称为神童的侯檠也在十七岁病死,至此侯氏一门全灭并且绝后,夏淑吉也出家为尼



    夏完淳的的表妹,嫡母盛氏的侄女盛蕴贞,原来许配给侯家的侯智含,但侯智含也死了,于是也做了尼姑



    夏、侯、钱,本来是江南颇富盛名的三大家族,人才辈出,在清军摧残蹂躏下,到这时候,基本全部死光,只剩下几个青灯古佛为伴,无尽痛苦与仇恨中煎熬的寡妇尼姑。



    仅仅关注夏完淳,他背后死于清军迫害的亲友就高达二十以上,而这还仅仅是无数例子中的一个。



    再如函可,他自己因为记录南明史事,被清廷发现后,迫害流放到东北,他的三个弟弟全部因抗清而死,从兄如琰,从子子见亦死,他的姐姐,“清兵攻陷博罗城后死”,一个弟媳绝食死,另一个弟媳“饮刃死”,他有诗反映清兵攻陷博罗后,大肆屠杀,他的全家几百口人惨遭杀害的事实:《秋思》“前月片纸来,摧胸裂肝肠!闾井十无一,举家惨遭殃。叔弟尚伏枕,一命在微茫。母死恐未葬,弟死谁盖藏?”《沈阳杂诗》“举家数百口,一弟独为人。地下反相聚,天涯孰与邻” 《得博罗信》“八年不见罗浮信,阖闾惊闻一聚尘。共向故君辞世上,独留病弟哭江滨。……纵使生还心更苦,皇天何处问原因?”



    也即仅关注函可一人,他背后就是整个家族几百口人死于清军屠刀之下。



    还有张家玉,家乡被清兵攻占,祖母,母亲,妹妹都赴水而死,妻子被抓后不屈,被断肢体而死。家庙被毁,祖茔被挖,张氏家族屠戮殆尽。



    再如前面介绍过的,在昆山大屠杀中,顾炎武的“生母何氏被清兵砍去右臂,两个弟弟遭杀害,好友吴其沆也被捕蒙难”,顾炎武嗣母王氏也绝食而死。



    而黄宗羲一家人也在逃避清军悬赏抓捕过程中,因病死亡不断,他悲愤地写下了 “八口旅人将去半,十年乱世尚无央”、“半生滨十死,两火际一年”的诗







    具体到康熙而论,在他亲政后,继续实施并有所强化的沿海迁界,屠杀迫害沿海平民数量就不知道有多少



    而平定三藩,更是发挥其祖宗屠杀平民的老本领



    《清史稿.王骘传》里记载的王骘在康熙的上疏中说 “四川祸变相踵,荒烟百里,臣当年运粮行间,满目创痍。自荡平后,修养生息,然计通省户口,仍不过一万八千余丁,不及他省一县之众”[3],说明一下,这里所谓运量行间,就是指康熙十九年王骘“出为四川松威道。时征云南,骘督运军粮”,这个所谓的荡平当然是在康熙统治下,清军所进行的屠杀!



    还有康熙十八年,浏阳县知县曹鼎新说“自甲寅吴逆倡乱,……以至王师赫怒,整兵剿洗,玉石难分,老幼死于锋镝,妇子悉为俘囚,白骨遍野,民无噍类”[4] 。这里说的就更明确了“王师赫怒,整兵剿洗,玉石难分”,同样康熙统治下清军疯狂屠杀平民的暴行。



    再如黄裳先生的《笔祸史谈丛》中写到他看见过一本清朝禁毁书籍的漏网之鱼,其中记载了康熙统治下清军的禽兽暴行!这里不妨详细摘录如下:



    “手边有四册《无闷堂集》,闽张远超然撰,康熙刻本。四库未收、禁书目也没有著录,照我看也是一条漏网之鱼。只要看卷中有许多地方都开了天窗,就可以知道了。文集卷七有一篇(徐烈妇小传》,照例这样题目的文章我是不大看的,但因为篇中挖去了将近一行而引起好奇,终于发现这实在是一篇很有意义的文字。传末 ‘野史氏日”以下的一节是:



    ‘甲寅之变,生灵涂炭。身污名辱,终于不免者,不独女子也。女子为尤惨。楚蜀两粤,不可胜数。以予所目击耳闻者,独浙闽江右。其死干锋镝、盗贼、饥俄、损伤、老弱废疾者不具论其姿容少好,骡车马背辇之而北者,亦不具论。惟其弃载而鬻之者,维扬、金陵,市肆填塞(以下挖去十五字)累累若若,若羊承然,不可数计。市之者值不过数金,丑好老少,从暗中摸索。’



    “甲寅是康熙十三年 (1674)。这里所说的是三藩之变,干出种种惨绝人寰的兽行的正是平定三藩的清军。其在浙闽江右一带作战的则是讨伐耿精忠的部队。扬州、南京的人肉市场,竟与奴隶社会无异。不见旧记,是无从想像的。那挖去的几句也不知道说的究竟是怎样的事物。”[5]



    这等在其治下,军队屠杀平民,抢劫奸淫妇女无所不为的禽兽暴君,在金庸笔下居然成了所谓仁慈圣君,而严令禁止军队屠杀抢掠平民的明朝皇帝朱元璋等反而在金庸嘴里成了所谓暴虐,人可以颠倒黑白,信口雌黄到这样的地步,也确实无耻的有些过头了!






    如果论康熙统治下人民的生活如何,那么当时遗民的记载也不少,



    比如康熙十九年(1680年)顾炎武指出关中情况‘以今所睹国维人表,视昔(指崇祯末)十不得二三,而民穷财尽,又信徙而无算矣。……有六旬老妇,七岁孤儿,挈米四升,赴营千里,于是强者鹿挺,弱者雉经,阖门而聚哭投河’”[6]



    唐甄说得更详细“清兴五十余年矣。四海之内,日益贫困:农空、工空、市空、仕空。谷贱而艰于食,布帛贱而艰于衣,舟转市集而货折赀,居官者去官而无以为家,是四空也。金钱,所以通有无也。中产之家,尝旬月不观一金,不见缗钱,无以通之。故农民冻馁,百货皆死,丰年如凶,良贾无筹。行于都市,列肆琨耀,冠服华腆,入其家室,朝则熄无烟,寒则蜷体不申。吴中之民,多鬻男女于远方,男之美为优,恶者为奴。女之美为妾,恶者为婢,遍满海内矣。”



    再如清朝雍正编写的《大义觉迷录》中还记载了吕留良在康熙时期说的一句话“今日之穷,为羲皇以来所仅见”



    在《康雍乾时期城乡人民反抗斗争资料》一书前言里一段话也能说明一定问题



    “康雍乾三朝,在封建史家笔下,被美化为盛世郅(致)治,但从本书辑录大量资料来看,所谓盛世,所谓郅治,实际……广大城乡人民依然过着衣不蔽体,食不充腹的苦难生活,阶级之间对抗日益尖锐” [7]



    客观地说,明朝任何一个时期的皇帝治理下,大部分地区人民百姓的生活都远远好于被一些人所吹捧的康熙治下,看看张岱在《陶庵梦忆》对明代繁华景象的记载,再把康熙统治时期一派萧条破落,大部分百姓在糊口线上挣扎的景象对照一下,就可以明白即便在明朝最穷困的崇祯时期,没有严重自然灾害和战乱破坏的地区尤其是江南一带,其繁华富庶,百姓之安居乐业,是康熙统治时期所望尘莫及的。



    再有黄裳的《笔祸史谈丛》里的一则资料也能说明一定问题,他在提到被清朝列在禁毁书目名单中的叶奕苞《经钮堂文稿杂著》中时候说,“就这一册杂著文稿看,内容多半是考订金石旧史之作,看不出有什么违碍之处,不知何以竟得到“荒诞悖逆,语多狂吠”的评语而列人禁书。文稿中有一篇《赠白生璧双序》,倒是为吴梅村《琵琶行》诗作笺的好资料,其中提到了崇祯遗事,不无兴亡之感,也许就是碰到清朝痛处的所在,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出‘狂吠’的痕迹”



    那么在黄裳看来,可能碰到清朝痛处所在,以至于得到“荒诞悖逆,语多狂吠”评语的《赠白生璧双序》究竟是写了些什么内容呢?这里不妨摘录如下:



    “白生之先吴人也徙家南通州,凡五世。祖父挟琵琶游塞上,生独好游江南,亦挟琵琶以行。先是大仓吴学士遇白彧如于王太常之南园,闻琵琶称善,彧如为学士进新曲,乃明崇祯帝十七年间事。叙述乱离,嚎嘈凄切,至于泣下。……”



    “予因有感于江南盛时,奈陵吴趋余杭之里,门第相望,鼓钟不绝。所奏伎乐皆尚吾邑魏良辅所定之昆腔。若琵琶者,以为北方之乐,屏而不御。故生之祖父技虽胜,仅从塞上游,势使然也。然十余年来.生与彧如以其技游于南,南之人忽好之,识者以为天地之气于是变矣。自北而南,因足信也。无何而向之门第相望者,迁为戎营,夷为牧圉,而鼓钟不复作焉。呜呼,高岸成谷,深谷为陵,吾生三十年中,盛衰递见,何止白生祖孙父子间乎。”



    黄裳说“戊戌是顺治十五年,上推十余年正是甲申乙酉之顷。作者这里的感慨是明显的。也许这就是触犯禁忌的要害吧”[8]



    叶奕苞文中所提“江南盛时”,正是明末崇祯时期,他所说的“吾生三十年中,盛衰递见”,所说的盛也是明代时期的江南,而衰则正是他写文时所处的满清统治时期。这种对事实的揭露难免让满清统治者和◎◎怒火中伤,它们气急败坏之下,把原本平和带点哀伤的文字,批成“荒诞悖逆,语多狂吠”,甚至把整本书列为禁书,也就不足为怪了。





    稍微了解一些事实真相就知道,满清统治的稳固始终不是建立在给百姓更好的生活,更得民心的基础之上,而始终是建立在灭绝人性的残暴基础之上。现在的◎◎可以被几百年屠刀下的谎言所欺骗,但遗民们却生活在当时,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经历亲自看到,感受到满清的统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对他们来说,明代的皇帝有再多缺点,那也只是人的缺点,而满清类似康熙这样的皇帝,被吹嘘得再完美,那也只是屠杀平民的禽兽,而非人,这才是真相!
    屠夫被歌颂,汉奸被美化,烈士被践踏,遗民被歪曲,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景象。难道说当年烈士和遗民们抑郁不能申于当年者,仍旧晦昧不见白于今日么?难道说当年他们悲叹““长宵盼不到天明”“长夜漫漫何时旦”,现在天还没有明,还没有旦么?


    [1] 吴光《黄宗羲遗著考(一)》,见《黄宗羲全集》第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5年版,第425页


    [2] 战继发《黄宗羲晚节问题略论》,《辽宁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3]路遇 滕泽之 《中国人口通史》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第759页



    [4]曹树基著《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年5月第一版,第43页



    [5] 黄裳《笔祸谈丛史》,北京出版社,2004年月第1版,第123-124页


    [6]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南京农学院编著《中国农学史》科学出版社 1984,第88页



    [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中国政治制度史教研室《康雍乾时期城乡人民反抗斗争资料》中华书局 1979年, 第4页


    [8]黄裳《笔祸谈丛史》,北京出版社,2004年月第1版,第83-84页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17:38:02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0 楼

文章提交者:lijianlin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清廷统治者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多尔衮,都以凶悍残忍著称于史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句话对他们不完全适用,因为他们的做法通常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是说一遇抵抗,破城得地之后不分军民,不论参与抵抗或未参与抵抗,通通屠杀或掠取为奴婢。努尔哈赤在辽东的屠戮汉民,皇太极时三次深入畿辅、山东等地的屠杀抢掠在许多方志中有明确记载,连经历了文字狱闹得最厉害的乾隆时期的御用文人纪盷也在《阅微草堂笔记》里透露了他一家在清军屠刀下的遭遇”



    可以说清朝在建立统治的过程中,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几乎没有间断:辽东大屠杀,济南大屠杀,大同大屠杀,扬州大屠杀,江阴大屠杀,嘉定大屠杀,湘潭大屠杀,广州大屠杀,四川大屠杀,云南大屠杀……数不胜数,令人触目惊心。甚至统治稳固之后,凶残程度也没有丝毫改变,平定三藩,镇压准格尔,镇压苗民,镇压白莲教,镇压太平天囯,依然伴随着一次次大屠杀。
================================================

不管怎么说,希望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不要因所谓“团结”而刻意隐瞒历史。
更不要以历史的残酷而为现实的残酷辩护,汉人不是傻子。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17:50:31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1 楼

文章提交者:思明洲1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一个善于遗忘的民族,一个不敢正视历史的民族,一个自毁脊梁的民族,身为华夏后裔,我真是恨其不争,怒其不耻。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17:52:56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2 楼

文章提交者:驱逐鞑虏15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壮哉,我汉家英烈!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17:55:02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3 楼

文章提交者:iceberg001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300多年来,中华民族一次次面临文明与野蛮的抉择,一次次面临前进与倒退的抉择,不幸的是,每次都选择了野蛮和倒退!
真是一个不幸的民族!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18:03:46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4 楼

文章提交者:思明洲1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透过历史烟云,我们可以看到层层白骨,累累血污。这一场大浩劫,把中华最优秀的人物几乎扫荡略尽,把中国人脊梁骨也彻底打断,从此◎◎气,瞒与骗,做戏的虚无党,精神胜利法成为了中国人的民族性。这一场浩劫。仿佛做了一个历史的大筛子,把骨头最硬,品格最高洁,才华最特出的人物几乎通过这个筛子消灭干净,余下的除了少数隐姓埋名,深居不出,壮志未酬,忍辱负重的遗民,就只剩下助纣为虐的,苟且偷生的,懦弱无能的。中国从此成为◎◎之邦,禽兽之邦。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19:34:16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5 楼

文章提交者:over_sea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楼上总结不错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19:42:00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6 楼

文章提交者:ROC2008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壮哉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19:57:56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7 楼

文章提交者:金刚有情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2220600
结合这个贴的13楼可以明白一些道理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20:26:14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8 楼

文章提交者:金刚有情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顶,









史!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20:28:06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9 楼

文章提交者:Dohavetodo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可惜好象听说南明几个小朝庭还互相攻击.也不知是不是清朝人改的.
清朝做为一个少数民族的集团统治,对主体民族肯定是残暴的.代表不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可明朝就能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也未见得.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20:45:09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30 楼

文章提交者:思明洲1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d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22:02:03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区上的文章系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版权归网站与作者共同所有,网站方维护作者合法权益。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本主题帖数 34 , 分页: 1 [2] 3上一页 下一页
o
人民大学计划外招生咨询
中国人民大学自考面向全国招生, 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均可报名
赞助商链接
人民大学计划外招生咨询
中国人民大学自考面向全国招生, 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均可报名
赞助商链接












从 Google 下载相片软件
编辑推荐

* ●索尔仁尼琴,值得敬佩但不能神化
* ●复读生是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
* ●我相信很多贪官的确“不懂法”
* ●砀山两风办敢监督县委书记吗
* ●真正的祸源是不受约束的权力
* ●聂卫平的爱国论让我们很惊讶
* ●幽默,贵州黑帮要“讲形象”
* ●“破烂王”鉴定 收费与否是关键
* ●中国特色的“拦轿喊冤”何时休
* ●权力到底能编出多少个谎言
* ●索尔仁尼琴:俄罗斯民族的良知
* ●谁为王益披上音乐家的新衣
* ●有一种良知叫索尔仁尼琴
* ●我们可以宣布已经进入天堂
* ●中国的暴富者群体是怎样产生的
* ●公款吃喝还是一笔糊涂账
* ●把中国穷人看透了的史玉柱
* ●省长公布手机号码说明了什么
* ●漫谈“雷词”
* ●我们理解索尔仁尼琴吗?
* ●对索尔仁尼琴不是纪念的纪念
* ●咱们体内还有历史残毒?
* ●义务教育尚未名副其实
* ●白员的胜局
* ●让更多的人富裕起来
* ●在空话假话中长大何能容忍异见
* ●农村教育的大失血仍在继续
* ●冷酷的心——那些让人绝望的事
* ●安徽砀山“两风办”,注定…
* ●越南散记
* ●省长热线难逃人治怪圈
* ●文化如何成了什么都装的大筐
* ●谁给了塔城市委副书记持枪的权力
* ●秦始皇的悲哀和血统继承的愚昧
* ●孙中山是韩人后裔又何妨
* ●刁滑——国人性格揭密

凯迪在线英语学习
Experience more than sufficiently
teaches that men govern nothing
with more difficulty than their
tongues.
-Bendict de spinoza,Dutch
philosopher
给我们太多的教训,告诉我们人类最难管制的东西,莫过于自己的舌头。
-荷兰哲学家 斯宾诺沙






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凯迪网络 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0 - 2006 Cat898.Com
页面执行时间:3,828.12500毫秒

鸣谢:中国电信海南分公司 中国铁通海南分公司


文章提交者:思明洲1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们诚恳地深信所谓康熙盛世的谎言,便以为当时的遗民所看到的真是一个所谓的康熙盛世;◎◎们自己对满清皇帝丰功伟绩顶礼膜拜,便以为当时的遗民也应该向他们一样匍匐在地上为清帝的英明圣武激动地颤栗发抖;◎◎们自己对满清统治下屠杀平民无数的血腥暴行视而不见,便以为当时的遗民对这些血迹未干的暴行同样麻木不仁。真是可笑又可怜的◎◎心理!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22:08:12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32 楼

文章提交者:中华不败10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文章提交者:wwwjean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这样的文章容易被人扣帽子。再说那些英烈也只是朱家的英烈而已,关小民何事?

————————————————————————

党腔党调,懂个屁啊!

朱明是个旗帜,没有旗帜,怎么能够把反清的力量聚积起来?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22:13:02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33 楼

文章提交者:无名氏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想想朱太祖如何对待文人,如何对待还是孩子的战俘,想想成祖靖难后如何对待铁黄齐的家人,想想明诸帝中人格尚可的英宗夺门之变后的倒行逆施,对比一下坚决拒绝与新朝合作的傅黄这些遗民的待遇...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5-5 22:18:07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34 楼

文章提交者:中华不败10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文章提交者:无名氏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想想朱太祖如何对待文人,如何对待还是孩子的战俘,想想成祖靖难后如何对待铁黄齐的家人,想想明诸帝中人格尚可的英宗夺门之变后的倒行逆施,对比一下坚决拒绝与新朝合作的傅黄这些遗民的待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你们屠杀汉民族的理由?


中国的政治体制简直算不上君主制,而是官僚制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基督教是强烈地参与政治和社会的。利玛窦仔细地观察着明代中国政治并在书中详细记述。利玛窦惊讶的发现,在各地的皇族成员除了享受俸禄之外全无政治地位和 实权, 这是和欧洲的众多王国中的状况完全不同的。 其次,令他惊讶的是,按欧洲王国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政治体制简直算不上君主制,而是官僚制, 他发 现明代中国皇帝的权力被有效的约束了。首先是皇帝无法自由支配财政,政府花费和皇室花费是严格的分开的,皇帝不能随意任免官员,而政府自有一套检查、监 督、任免、调任官员的机制, 而整个庞大无比的帝国是靠一个复杂而有效的官僚机构体系运转的。 这些都和欧洲的众多王国大不相同。 还有, 利玛窦和明朝 政府官员打了二十多年的交道,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政府官员绝大多数是廉洁奉公、公正而讲道理和秩序井然的, 利玛窦增恶的是宦官集团。 1595年日本入 侵朝鲜,明朝政府打了场朝鲜战争而国库空虚,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增加百分之二是税收。 利玛窦在书中写道,百分之二是税收增加本来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宦官 们在全国各地横征暴敛敲榨勒索把国家搞得鸡飞狗跳怨声载道。 并且在利玛窦赴京拜见皇帝的路途中受到了宦官们的敲榨威胁和迫害,而政府官员对宦官们的胡作 非为非常惧怕,寒蝉若噤。

读《利玛窦中国札记》 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灌水]读《利玛窦中国札记》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四百年前,同样是在西历新世纪开始的第一个月,北京城里来了一位西洋客人,中西文化交流史将由于他的到来而翻开新的一页。

这位客人就是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MathieuRicci1552—1610)。早在1583年,利玛窦已自澳门入居广东肇庆,以后十余年先后至韶州、南昌等地传教。 1595年他初次把晋京的企图付诸行动,随兵部侍郎石星从南昌出发,水陆兼行,于5月末抵达应天府,即今天的南京。但他未能获准继续前行,且无法定居南京,遂于半月后返回江西。三年后他再度尝试北上,先到南京,搭官船、走运河,在1598年9月上旬抵靠通州。通州也即今天的通县,要按现在的区划,跨进北京东郊的这个县也就是到了北京。然而在当时,京城对于利玛窦仍是那么遥远,因未获得入京许可,他不得不退返南方。不过,这次他得以在南京安定下来,成为礼部尚书王忠铭的座上客,在其府邸度过1599年的元宵节,并与叶向高、李贽等名士结交。

一年后,利玛窦第三次筹划北上,用他自己在一封信里的话来说,是要“攻打”北京。1600年7月下旬,利玛窦和西班牙教士庞迪我携仆数人抵达天津,等候入京诏令。在苦等了半年之后,他们终于接到晋京的圣旨,于1601年1月24日进入北京,先是下榻南城外一名太监家中,后移至专供外国使者居住的四夷馆。

在新世纪之初到达北京,对利玛窦来说无疑是一个好兆头。但事情本身纯属巧合。据说是因为万历皇帝有一天忽然想起,有奏本称几个西夷要来进贡,贡物清单中有自鸣钟、西琴等物,他急于一睹这自鸣钟的模样,这才颁旨命利玛窦一行进京。而一见到自鸣钟,皇帝就着了迷。哪个时辰钟未敲点,或停下不走,便要利玛窦飞马赶来。西洋的工艺技术让宫廷上下赞叹不已。没有人会相信,如此精巧的制作是出自一个化外的蛮邦。利玛窦的命运似乎就这样由自鸣钟决定了下来:他被特许迁出四夷馆,在宣武门附近租住民房,并且每月可获一笔官银;皇帝不想放他走,负责管理自鸣钟的官员也不希望他离开京城。“攻打”北京的第一役,看来是成功的。虽然他最终未能攻下万历皇帝这座顽垒,甚至从未有机会与这位神秘的君主晤面,但以后的十年,他得以安居北京,享受着传教的自由,直到1610年5月11日病逝,赐葬于阜成门外二里沟。

儒服华语,学术传教

利玛窦不是最早到达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在马可·波罗来华(1271)前后,蒙古、中国一带已可见到罗马特遣教士的零星足迹。至16世纪,罗马教廷在东印度果阿、马六甲等地构筑了据点,从那里进一步向远东渗透。就在利玛窦出生的那一年,留居日本数年的葡萄牙耶稣会士沙勿略搭乘本国商船向中国进发,行至广东近海,几经努力而未获登陆许可,赍恨病卒于上川岛(今属广东)。1580 年,意大利人罗明坚终于实现了沙勿略的遗愿,获准由澳门入居肇庆,并建立起会所,成为进入中国内地传教的第一位耶稣会士。不久利玛窦等新人陆续登陆,实力有增,便开始酝酿北扩。

这些传教士都是绝顶聪慧的人物。他们一方面以礼品铺路,另一方面操华语、习汉字、着儒装,以求融入中国社会。利玛窦本人不但通晓中文,而且熟读五经,善借儒家学说讲解基督教义。在他看来,儒教与基督教可以相互包容,从根本上说追求的是同一目标,即充盈的心灵,完美的伦理,高度的智慧。许多士大夫为利玛窦的学识和辩才折服,争相拜访、宴请这位泰西大儒。过去形容一个中国学者的本事,常用“过目成诵、倒背如流”之类夸张的说法,现在人们却在利玛窦身上真的看到了这种本领。还在南昌时,利玛窦就向士大夫们当场演示过他的记忆术。他让人随意写一堆汉字,只看一遍就能背出;更奇的是,他可以从尾至头马上再背一回。中国的科举考试相当程度上是考记性,所以凡是见过利玛窦表演的读书人,从此便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还应江西总督陆万垓的请求,撰写了一本叫《西国记法》的小书,介绍他的那种局部记忆法。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迎合士人,其实他自己对这类技巧并不看重。他深知,这类东西只能引发一时的兴趣,而熟通儒学也不过是掌握了对方的家底,要想不被中国一流的学者小视,就得拿出自家的学问。

自鸣钟、三棱镜、地球仪、日晷等制作,既是利玛窦用来馈赠士人的佳礼,也代表了15世纪西方机械、物理、天文、地理诸学科的成就。在中国学者眼里,利玛窦显然是一位全才。他用自制的天球仪、地球仪、日晷等解说天象,描绘日月之食,证明地球为圆形。在肇庆时,他就自绘了万国舆图,用它展示世界之大,中国只占其中的几分之一;后来在北京,又奉命为万历皇帝绘制了更详明的《坤舆万国全图》。他不能算是一个造诣高深的数学家,但他早年所受的数学训练以及笔算方法已足以让徐光启、李之藻等高士服膺,并与他们合作,译撰成功《几何原本》(前六卷)、《同文算指》、《测量法义》、《勾股义》等书。此外,善于形上思维和逻辑推理也为利玛窦赢得了声誉。中国古代哲学虽也含有形而上学和逻辑学的萌芽,但未能发展成专门的学科,在中国的学校里也从不传授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当利玛窦运用自己的所学与中国士人辩争的时候,在思维方法、论理逻辑上便占了上风。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和马可.波罗的走马观花不同,利玛窦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年,熟谙中文,结交广泛,对当时中国社会的风气和民情认识和了解比马可.波罗深入的多,其记述更真实,更据参考价值。其中的很多看法知道今天仍值得深思。
作为十六世纪的西方人,利玛窦对中国的幅员广阔和物产丰富印象深刻,“就其领土漫长的伸延和边界而言,它目前超过世界上所有的王国合在一起,并且就我所知,在以往所有的时代里.它都是超过它们的。” 对于中国的丰饶,利玛窦认为“凡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东西,无论是衣食用品还是奇巧物与奢侈品,这个王国的境内都有丰富的出产,无须由外国进口。我甚至愿意冒昧地说,实际上凡在欧洲生长的一切都可照样在中国找到。还有大量为欧洲人闻所未闻的各种各样的产品。”以那个时代西方人而言,这说法虽有些溢美,但也并不算太夸张。
令西方人大为羡慕的地大物博的背后,利玛窦同时察觉到,“他们的国家版图很大,边界辽远,而且他们对海外世界全无了解,以致他们认为整个世界部包括在他们的国家之内。”
而这正造成中国历代来的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一个重要原因。利玛窦同时代的一些西方人曾经认定中国是一个罗马式的帝国,对此利玛窦作了澄清,“虽然他们有装备精良的陆军和海军。很容易征服邻近的国家,但他们的皇帝和人民却从未想道要发动侵略战争:他们很满足于自己已有的东西,没有征服的野心。在这方面,他们和欧州人很不相同。欧洲人常常不满意自己的政府,并贪求别人所享有的东西。西方国家似乎被最高统治权的念头消耗得精疲力尽,但他们连老祖宗传给他们的东西都保持不住,而中国人却已经保持达数千年之久……我仔细研究了中国长达四千多年的历史,我不得不承认我从未见到有这类征服的记载,也没听说过他们扩张国界。”
地大物博还有另一个致命伤,就是对外来人士和外来学说的排斥和抵触。“中国人把所有的外国人都看做没有知识的野蛮人,并且就用这样的词句来称呼他们。他们甚至不屑从外国人的书里学习任何东西,因为他们相信只有他们自己才有真正的科学和知识。如果他们偶尔在他们的著述今有提到外国人的地方,他们也会把他们当做好像毋庸置疑地和森林与原野里的野兽差不多。甚至他们表示外国人这个词的书面语汇也利用于野兽的一样,他们难得给外国人一个比他们加之于野兽的更尊贵的名称。人们简直难以置信.他们对于派来向皇上致敬或纳贡或办理别项事务的邻国使节或使臣怀着多么大的疑惧了。”
因此,“中国人不允许外国人在他们国境内自由居住,如果他还打算离开或者与外部世界有联系的话。不管什么情况,他们都不允许外国人深入到这个国家的腹地……这种习惯是许多世代以来对外国根深蒂固的恐惧和不信任所形成的。他们不仅对住在海外或距离遥远的人以及事实上他们并不了解的人怀有猜疑,而且也猜疑友好的和敌意的异国人,甚至与他们有贸易关系的人,例如沿用中国法律的邻邦朝鲜人。我在这里居留的整个期间,从未在中国看到过一个朝鲜人,除了有一个妇女.她是一个解放了的奴隶,是一位中国将领在朝鲜居住多年后带回来的。”
反过来,“当有必要派人出国时,即使给予适当的证书和委任状,也很难找到愿意接受这项任务的人。当这位使节出发时.他全家都痛哭惜别.就好像他是去送死一样。然而,他回来的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因为他一般都要受奖。”
这种极度自大和排斥是很容易走向反面的。或许这因为如此,中国人才会如此地顽固守旧,因为“在他们看来,世界上没有其他地方的国王、朝代或者文明是值得夸耀的,这种无知使他们越骄傲,一目真相大白,他们就越自卑。”利玛窦通过自己切身的送礼经历就敏锐地发现了,“中国人有一种天真的脾气,一旦发现外国货质量更好,就喜好外来的东西有甚于自己的东西。看来好像他们的骄傲是出于他们不知道有更好的东西以及他们发现自己远远优胜于他们四周的野蛮国家这一事实。”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利玛窦中国札记》第六章《中国的政府机构》

  “我自己亲眼看到即使皇上也不敢更改这次公开调查的审查官们所做的决定……”“我说看到,是因为所涉及的被判决的人得名单刊为单行本发行全国。”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从前面所述应该已经很明显,而且下面还要说的更清楚,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有大臣审阅呈交皇帝。

  我已做过彻底的调查研究,可以肯定下述情况是确凿无疑的,除非根据某个大臣提出的要求,否则皇帝无权封任何人的官或增大其权力。当然皇帝可以对和他家族有关的人进行赏赐,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但这笔赏赐不能列为公家赠款,皇帝所做的赠礼也不能从公款中提取。”

  “他们(引者注:指明代都察院所属的十三道监察御史)在某些方面相当于我们要称之为公众良心的保卫者的人,……即使是最高的官员,即使涉及皇上本人或皇族,他们也直言无忌,……他们如此恪尽职守,真使外国人惊奇,并且使模仿的好榜样。无论皇上还是大臣都逃不过他们的勇敢和直率,甚至有时他们触怒了皇上到了皇上对他们震怒的地步,他们也不停止进谏和批评,直到对他们猛烈加以抨击的恶行采取某种补救的措施为止。”

  “事实上,当冤情特别严重的时候,他们控诉的就一定很尖锐刺骨,即使设涉及皇上和朝廷也刚直不阿。……所有这些呈送给皇上的书面文件和对他们的答复,都要复制很多份,这样在朝廷发生的事情就迅速传递到全国每个角落。这种文件编辑成书,如果内容被认为值得留给后代,就载入本朝的编年史。

  几年前,当今皇上想册立他的次子而不是长子为储君,因为这个幼子受到他和皇后的宠爱,这一更易违反了国法,皇上收到了大量指责他的陈情书,……最后皇上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在大臣们以集体辞职为威胁的条件下,不得不表示在立储这件事情上改变了主意。”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利马窦书信集》
  翻译 罗渔
  光启出版社 民国75.6[1986.6]
  丛书:
  利玛窦全集 ; 3
  出版地:
  台北
  
  《四、利氏致西班牙税务司司长罗曼先生书——一五八四年九月撰于肇庆》
  p47
  中国土地的肥沃、美丽,富有和中国人的智识与能力,真是卓越异常,太高太大了。如把他详细写出,那就需要几大册
  
  ……在中国,人们虽俭于消费,但穿丝绸很是普遍的。此外也有麻类及其他东西制成的衣服,也是我们一般所没有的,他们用高粱与米酿成的各种酒类;因此,即使很穷的人,买NO钱的酒,也可足一天之用,而不习于喝水。
  
  p48
  
  特别要提到的,麦子与稻米以及其他蔬菜,产量远超过西班牙,这是我亲眼见到的,至少,每年收获两次;他们听说我们欧洲要让田地休息一年才能播种的事,无不感到十分奇怪;因为他们一年不仅两次,也有三次收成的事,特别是麦子,它不象稻子那样,需要很多的水,这方面归功于照顾与播种的得法和土地的耕耘良好的关系,他们耕种似乎比我们更好。
  
  中国天生好奇与乐观,它整个看来象一座大花园,并有无可形容的宁静与安详。陆地上充满着果树、森林、蔬菜,大部分整年一片青绿,充满着广大的良好田地和丰盛的庄稼,各处全面淡水河流分布其间,大部分都能航行船只,大运河还可通航到北京,人们也可以由陆路前往,那需要三个月,总之,水陆两路,任人自取,好象一个大威尼斯。这些河流真是非常的宁静,两岸的树木成荫,真是柳暗花明,处处一片青翠,至少广东的情形是如此。
  
  p49
  
  整个中国就象是由一位数学家所策划,是用圆规所测定,各村各镇有其位,……因为小农庄与小城市,既是如此众多,我可以说全中国就象一个无比大的城市。
  ……
  人们都说,他们可与罗马人的工程相比美。这些少许我所见到的真是太美了,街道修得笔直,铺地砖,牌坊处处有,比罗马城还多;由于这些牌坊,使城市变得更加庄严,显出国家治理得好,工程伟大,其上镶有大理石的碑文,刻上精美文字,似乎比我们的要好得多。王府很多,但建筑比不上我们欧洲的结实,他们仅仅外表好看
  
  ……
  p50
  这不能不算是一个最幸福的土地,物产丰富,盛产各种金银与各种宝石,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果树百花到处都有;所以这土地上的人既不相信,也不希望伊甸园,他们视自己现世所有的土地就是人间天堂了。
  
  ……
  农夫皆备有一两件好看的衣服,以便见官员或朋友、或接客时用;平常都收藏起来。若没有好看的衣服,就不便接客或晋见官员。……一般老百姓与贵族的服饰又不一样,但外观都很好看,头发上有许多饰物。正象西班牙人的妇女一样。人人都留长发,只有和尚例外。
  
  ……
  中国土地是很清洁健康的,记得在那里没有发生过瘟疫和传染病,所以充满各处的是白发老人,虽然这事我们可以归功给良好的政府;也有些人可能整天企图在浪费金钱,彼此拜访,相互宴请,饮酒作乐,……人们都很爱好吃喝声色之乐,且有专门书籍,……正年有舞蹈和音乐、还有作乐的处所、钓鱼的池塘,和其他消遣的处所等。
  
  p51……可以参与北京内阁的大官称为‘阁老’,其权之大如皇帝一样,他们的权威似乎比皇帝还要大。……
  
  只有一种金属铜币——制钱,其余全是光亮的银子,全中国都有,无论再穷的人家都有一些,他们不作别的美梦,也不希望别的东西,只希望有银子。他们不知道利用金和银去做善事;有多少人不知道我们人生高尚的目的——那就是爱天主及救自己灵魂。
  
  p51-52
  
  有人曾来告诉我们金银的产地,并给我说,要设法争取那里的银矿,可以获利很多,并想与我们组成公司,这样我们就会致富了。这种银子贪求欲,迫使他们用尽方法去经商,设法去赚钱;因此由于人工和天然财富的增多,就变成很富有了。阁下了解得很清楚,每年自印度、葡萄牙以及日本,进口多少银子,常是一船船装运回去,来澳门的船,也是要去中国的,还有经过苏门答腊和爪哇,全都汇集到广东,那是中国的一省。……另外,中国幅员广大,在它的内部就有很大的生意,即足以致富了,因此,出现的是,那里的河流常常是航运频繁,船只如林。我向阁下供认,我要叙述的事,若不是我亲眼见过,无法使人置信:一路港口连续,若是去广东,再去别的市场,连里斯本及威尼斯二大港口都没有如此大的装运吞吐量,在这里,一言以蔽之,可以买到任何人所想要的东西。一些邻国如日本、交趾支那、暹罗、马六甲、爪哇、摩鹿加及其他无不来中国贸易
  
  p52-53
  中国人的智慧,由他们聪明的发明可以得知,……他们也用它作各种学问,例如医学、一般物理学、数学与天文学等;真是聪明博学,他们计算出的日、月蚀非常清楚而准确,所用的方法却与我们不同;还有在算学上,以及在一切艺术和机械学上,真令人惊奇,这些人从没有和欧洲交往过,却全用自己的经验而获得如此成就,一如我们与全世界交往所有的成绩不相上下。中国政府的治国的能力超出其他所有的国家,他们竭尽所能,以极度的智慧治理百姓,若是天主在这本性的智慧上,再从我门天主教的信仰而加上神的智慧的话,我看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在政治理论方面也不如中国人。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对于中国的人文传统,利玛窦以西方的实证观点看来,“中国所熟习的惟一较高深的哲理科学就是道德哲学,但在这方面他们由于引入了错误似乎非但没有把事情弄明白,反倒弄糊涂了。他们没有逻辑规则的概念,因而处理伦理学的某些教诫时毫不考虑这一课题各个分支相互的内在联系。在他们那里,伦理学这门科学只是他们在理性之光的指引下所达到的一系列混乱的格言和推论。”
利玛窦在指出了中国在天文学、几何学等近代科学方面的不足和混乱的同时,他也非常明白缘由,“在这里每个人都很清楚,凡有希望在哲学领域成名者,没有人会愿意费劲去钻研数学或医学。结果是几乎没有人献身于研究数学或医学,除非由于家务或才力平庸的阻挠而不能致力于那些被认为是更高级的研究。钻研数学和医学并不受人尊敬,因为它们不像哲学研究那样受到荣誉的鼓励,学生们因希望着随之而来的荣誉和报酬而被吸引。这一点从人们对学习道德哲学深感兴趣上,就可以很容易看到。在这一领域被提升到更高学位的人,都很自豪他实际上已达到了中国人幸福的顶峰。”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但这种礼仪却相当形式化。尽管利玛窦久居中国,传教也以上层为主攻方向,和京城的很多王公贵族和知名知识分子都有交往,熟悉中国人的礼节,但他以西方人的思维仍旧认为,“他们的礼仪那么多,实在浪费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熟悉他们风俗的人实在感到遗憾。他们为什么不抛弃这种外在的表现?”
中国的君主政体在利玛窦眼中则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整个国家的责任完全交付给他们来掌握。”
至于文官,也就是利玛窦称为所谓“哲学家”的选拔制度——科举制,他也很不以为然,“在欧洲人看来.那似乎是一种颇为奇怪的并且有点无效的方法。所有考试中……主考或监考都总是从哲学元老中选出,从不增加一位军事专家或数学家或医生。擅长于伦理学的人,其智慧受到极高的尊敬.他们似乎能对任何问题做出正当的判断,尽管这些问题离他们自己的专长很远。”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对官僚政治,利玛窦看得也很清楚,“这个国家的刑法似乎并不太严厉,但被大臣们非法处死的似乎和合法处决的人数是同样地多;所以发生这种情况是由于这个国家有一项固定而古老的习惯,允许大臣不经过法律手续和审判.就可以随意鞭打任何人。”
这因为这种对权力的纵容和滥用,造成了“大臣们作威作福”。


文章提交者:5418辛亥革命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大明帝国的政治制度是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哈!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对于平时中国王朝庞大的军备利玛窦评价也不高,“担任警卫的士兵总要受到别的哨兵的监视,怕他们可能企图造反或者造成骚动。由于同一原因,指挥官从来不许统率大军。整个军队置于哲人参议院的管辖之下,由这个机构发放薪俸以及军事装备。为了确保他们个人的忠诚,士兵们本人以及他们的生计都有赖于上级军官以外的领导。这个国家中大概没有别的阶层的人民比士兵更堕落和更懒惰的了。军队必定过的是一种悲惨的生活,因为他们应召入伍并非出自爱国心,又不是出于皇上的忠诚,也不是出自任何想获得声名荣誉的愿望,而仅仅是作为臣民不得不为雇主劳作而已。”
军事是文官的事情。“战争政策由哲学家规划,军事问题仅仅由哲学家决定……军队的官兵部对他们十分尊敬并极为恭顺利服从,他们常常对军队进行约束,就像老师惩罚小学生那样。他们的建议和意见比军事领袖的更受皇帝的重视,事实上,这类意见很少并且只有在罕见的情况下,是交给作战会议讨论的。”
或许这就是历代以来中国始终是军事并不是很强的原因,除外还造成了尚武精神的丧失。“结果是凡希望成为有教养的人都不赞成战争,他们宁愿做最低等的哲学家,也不愿做最高的武官,他们知道在博得人民的好感和尊重以及在发财致富方面,文官要远远优于武官。”


2008-8-6 12:57:47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对中国的一些社会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利玛窦的关注点和中国人有所不同,通常是为国人习以为常的陋习,不仅当时有的甚至直到今天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但在利玛窦看来则是严重的社会痢疾乃至罪恶。
比如仆役女裨,利玛窦视之为变相奴隶制。“全国事实上到处都是奴隶,这种奴隶不是战争中俘获或从国外带回来的,而是就生在这个国家里,甚至就生在他们生活的那个城市或乡村里。” “中国有一种更为严重的罪恶是某些省份溺毙女婴的做法。这样做的原因据说是她们的父母无力养活她们。有时候这样做的人并不是赤贫,他们是怕以后不能照料孩子而不得不把孩子卖给不认识的凶狠的奴隶主。”“他们为这种骇人暴行披上了善良的外衣,认为他们把孩子杀死是对孩子做了件好事。根据他们的思想方法.他们是免得法子和自己所出生的家庭一起受苦,从而孩子可以重新出生到另一个生活较好的家庭中去。因此,这种屠杀无辜的事情不是偷偷干的,而是公开让大家都知道的情况下做的。”
再有就是自杀,“另一种也多少是相当普遍的风俗,比前述的那种更为野蛮。就是因为无法糊口或者遭到灾祸而极度绝望或者更加愚蠢更加儒怯地只为了愤恨仇敌而自杀。据说一年当中总有成千上万的人自杀,既有男人也有女人。那做法经常是在公众聚会的场所或在仇家的门前上吊自杀。跳河或服毒也是常用的方法,他们往往为了很小的事而自杀。如果父母控告某人逼死了他们的儿子,官吏是要严加判处的,这时被控的人别无他法摆脱困境,常常只好自杀了事。”


2008-8-6 13:05:29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作为宗教人士,利玛窦当然相当重视中国的宗教习俗。经对儒释道三教的具体考察,利玛窦得出的结论是:“三大教实际已合为一套信条,它们可以而且应该全都相信。当然,由于这样的评价,他们就把自己和别人引入了令人无所适从的错误境地,竞相信谈论宗教问题方式越不同,对公众就越有好处。实际上,他们最终所得到的东西与他们所预期的完全不同。他们相信他们能同时尊奉所有三种教派,结果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任何一种,因为他们并不安心遵循其中的任何一种。他们大多数公开承认他们没有宗教信仰,因此在佯装相信宗教借以欺骗自己时,他们就大都陷入了无神论。”
信仰缺失的结果是,让迷信大行其道。“街上、客店里以及所有其他公共场所都充斥着这类占星家、地师、算命先生。或者也可以把他们归为一类,即都是骗子。他们的业务就是收一定的费来空口许愿说以后的运气好。他们有些是瞎子,有些是社会底层的人,有时还有一些行迹可疑的妇女……而且他们为数众多,以至可以说是构成为一种普遍的祸害。事实上,这个令人厌恶的阶级在各大城市甚至在宫廷里都是名副其实的害人虫。他们的生活手段就是这样。其中有不少的人能维持一大家人阔绰的生活,有时还能积累可观的财富。人不分高低、读过书的和文盲,都在受害者之列。甚至城内的高官显宦以及皇帝本人都不能例外。”
虔诚可能是一种蒙昧,但也是一种强大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底线。中国人敬鬼神而远之或仅仅宁信其有的心理,本质是一种基于现实功利的虚伪。利玛窦对此的结论可谓一针见血,虽然从表面看来,“全中国各地偶像的数目赫然之多简直无法置信……但是可以十分肯定,这个民族并没有多少人对偶像崇拜这种做作的、可恶的虚构有什么信仰。他们在这上面之所以相信,惟一根据便是他们认为,外表上崇奉偶像即使无益,至少也不会有害。”
”正如这里的人民十分迷信,所以他们也不大关心什么真理,行事总是十分谨慎,难得信任任何人。”


2008-8-6 13:08:50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明清之初,进入中国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高峰期,大批耶稣会士来到中国传播“天学”,对于世界文化交流起了积极作用,利玛窦就是这些传教士中最著名的一个。
  利玛窦,明万历年间旅居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意大利人。他取汉文名,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他在中国度过其后半生,不仅取汉名,习汉语,而且穿儒服,行儒家礼仪,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字,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宗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利玛窦中国札记》是耶稣会士介绍中国国情的重要私家著作,对研究明代中西交通史、耶稣会士在华传教史和明朝后期历史,都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作为正式介绍西方宗教和学术思想的最早、最重要的奠基人,他为发展中国和欧洲的文化交流做出了无可替代的历史性贡献。


2008-8-6 13:11:17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1552年10月 6日,利玛窦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边境地区的马切拉塔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乔瓦尼·巴蒂斯塔·利奇(Giovanni Battista Ricci)是一位药剂师,母亲名乔瓦娜·安焦莱莉(Gionanna Angilelli),其祖上是卡斯特尔维基奥的侯爵。1571年8月15日,利玛窦进入罗马奎里纳尔的圣安德烈备修院,学习神学与自然哲学。在这期间他向著名的克拉维斯学习了几何学、算术与天文历法。
  在罗马时期,利玛窦涉猎历史、研究数学。在葡萄牙,他遇上了亚里士多德哲学。如果将利玛窦到达澳门后才开始学习的汉语不计在内,那么他在进入中国前,学识已经遍及神学、哲学、数学、历史、天文学,以及钟表、机械、印刷等实用手工艺领域。如此广播的知识,使他在进入中国之前就具有了其他传教士无可企及的优势。

2008-8-6 13:11:48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1578年3月29日,利玛窦离开葡萄牙,从海路前往印度,9月13日抵达果阿。1582年8月,利玛窦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与他前后到达中国的传教士还有圣·方济各·沙勿略、马莱多(又名巴莱笃)、培莱思、黎伯腊、黎耶腊、加奈罗爵、范礼安、罗明坚、巴范济等。
  到达澳门后,利玛窦开始随罗明坚学习中文。在1583年给他以前的修辞学老师弗纳里(Martino de Fornari)的信中,利玛窦表现出对中文的强烈兴趣,他介绍了中文的基本情况,并且说中文对他而言不算困难。同年,利玛窦到肇庆定居。1584年中期,他开始做一些布道工作,也随时听听忏悔。同年10月,他能够不用翻译自己讲汉语了,并且感到能相当好地读写中文了。1585年11月,他已进步到可以流利地讲汉语了,而且声称在中国助手的帮助下,几乎能读任何东西。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4.《天主实义》
  利玛窦阐述他的神学思想和基督教思想的著作最著名为《天主实义》。
  《天主实义》分上下两卷,全书八篇及序共五万余字。此书仿照托玛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约1225-1274年)《神学总论》的体例,以中士、西士问答的形式概述教理,是利玛窦神学思想系统的、全面的阐述。顾名思义,所谓 “天主实义”,意即关于神的真实教义。利玛窦大量援引儒家古代经典为依据,系统地论证天主教的基本信仰和根本教义,并从天主教立场出发,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宋明理学和佛道两教的宗教世界观。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8-6 13:33:34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33 楼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5.《几何原本》
  利玛窦自从定居北京后,就再也没离开,直到走完他的余生。从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至1610(万历三十八年),为中西文化交流成就了若干大事,其中影响最大、最有意义的是与徐光启共同翻译《几何原本》前六卷的翻译出版。这部书是由利玛窦根据他的老师克拉维斯(Christopher Clavius)神甫整编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前6卷口授,由徐光启笔录而成。1605年在北京印行(一说系于1607年在北京印行),收入《天学初函》和《海山仙馆丛书》。《几何原本》的刊印出版改变了中国数学以实用计算的《九章算术》的经典地位,这是对中国传统数学的革命,因而成为中国近代科学史的起点。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8-6 13:34:13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34 楼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利玛窦一生将众多的西方科学、文化、宗教书籍翻译成汉语,第一次系统地将西方科学引入中国,同时,他也将中国文化较为充分地介绍到西方,最为完整的著作就是《利玛窦中国札记》。
  《利玛窦中国札记》是利玛窦去世后,给后人留下的一部未完成的手稿。原稿用利玛窦的母语意大利文写成,详细记述了他在中国的传教经历。书稿封面上除了 “耶稣”、“玛利亚”几个字外,没有其他任何说明。据金尼阁说,利玛窦撰写这份文献的目的是要把它呈送给耶稣会会长审阅,并让同会的会友们传阅,希望人们了解中国和他在中国的传教事迹。
  这部著作是西方汉学研究的开山之作,在书中,欧洲人第一次较全面地了解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科学技术,第一次认识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东方文化的无穷魅力以及带来的震撼,并由此引发了西方世界汉学研究热潮。拉丁文本的《基督教远征中国史》一经刊行,在欧洲便不胫而走。在不长的时间里,各种文字译本陆续出现,其中拉丁文本有1616年版、1617年版、1623年版及1648年版等四种,法文本有1616年版、1617年版及1623年版等三种,此外还有德文本、西班牙文本和英文摘译本各一种。由于金尼阁拉丁文本的极度流行,利玛窦著者的身分渐被湮没,人们只知金氏译著,不知有利玛窦原著。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8-6 13:35:43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35 楼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文章提交者:东海盗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和马可.波罗的走马观花不同,利玛窦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年,熟谙中文,结交广泛,对当时中国社会的风气和民情认识和了解比马可.波罗深入的多,
--------------
马可波罗是真的到过中国还是道听途说?

————————————————
虽有争论,但我个人判断——他到过中国,但在《游记》中放大绚染了东方。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8-6 13:39:23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36 楼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利玛窦逝世三百周年之际(1910年),耶稣会士汾屠立(Pietro Tacchi Venturi)神甫在耶稣会罗马档案里发现了利玛窦原意大利文手稿。至此,利玛窦原著者的身分无可置疑地得以澄清,人们也因此同声谴责金尼阁喧宾夺主,乱译者为著者。其实,金尼阁虽然在书名上自题为作者,但在书中已明确说明此书的作者是利玛窦,他自己只是修订补遗而已。后来,汾屠立神甫把他发现的这部手稿连同利玛窦的其他书稿一起刊行于世,是为两卷本的《利玛窦全集》(原书名为Opere Storiche del P. Matteo Ricci,意思是利玛窦神甫的历史著作集)。这部著作集的上卷即该书原稿,题名为《中国报导》(I commentarj della Cina),于1911年出版;下卷为利玛窦的书信,于1913年出版。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8-6 13:41:05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37 楼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利玛窦的这部著作共有五卷,第一卷力图全面概述中国当时各方面的基本情况,第二卷到第五卷记述来华传教士,主要是利玛窦本人的中国传教经历。在利玛窦研究中,人们无一例外地以此书为首选参考文献,但经常忽略了第一卷的重要意义。该书第一卷共分十一部分,对明末中国进行了百科全书式的描述,内容涉及国名、地理位置、版图、物产、机械工艺、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科举取士制、政府机构、习俗、宗教等。第一卷与本书其他部分一样,来自利玛窦本人的亲身经历,他用西方人的眼光看中国,并且毫不隐讳他自己的褒贬评价。
  《利玛窦中国札记》再次为欧洲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扇大门是300年前由马可·波罗首先敲开的。同时,此书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从而使我们了解十六世纪以后欧洲人对于中国的影响。他从侧面展示了明代晚期中国国内以及东西方交往的各种状况。《利玛窦中国札记》的价值在于它不是传闻与幻想,而是以耶稣会传教士的亲身经历与见闻为根据汇总而成的一部宝贵的历史文献,它建立在真实可信的历史事件和生活细节的基础之上,对中国社会作了深入的观察,记录了一段近代中国由强盛辉煌开始走向衰落的历史。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8-6 13:42:46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38 楼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明末时的中国仍是世界强国,而利玛窦等传教士仅是向慕中华来“进方物”的西洋人,所以他的态度一直是谦虚谨慎、恭敬卑顺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教活动既不能借助兵火,就只有倚重传播西方科学技术来达到传教目的。
  西方传入的社会文化制度——婚姻法、教皇制度、出版法。
  西方传入的科技——星盘、西洋建筑、西书、望远镜、日咎、三棱镜、天球仪、地球仪、钟表、砂漏、地图。
  对汉语的贡献——利玛窦在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在许多领域有着开拓性的意义,甚至在汉语词汇的发展上,其贡献也是十分显著的。
  考察利氏著译,《交友论》(1595)、《西国记法》(1595)、《上大明皇帝贡献土物奏》(1601)、《坤舆万国全图》(1602)、《天主实义》(1603)、《二十五箴言》(1604)、《西字奇迹》(1605)、《几何原本》(1607)(此书是与徐光启合译的)、《浑盖通宪图说》(1607)、《畸人十篇》(1608)、《理法器撮要》(1610)、《乾坤体义》(1610)。在这12种著译中,可查找出很可能是利玛窦著译中首见的而现在仍在使用的83 个词 如:半圆、北半球、北极、比例、 测量、赤道、大厦、地平线、地球、钝角、多边形、古典、角、几何、金刚石、金星、面、面积、木星、南半球、南极、平面、平行、平行线、曲线、锐角、三角形、三棱镜、上帝、圣经、圣母、审判、十字架、水星、四边形、天国、天球、天主、天主教、体积、土星、推论、纬度、西历、虚线、阳历、耶稣、银币、阴历、仪器、月球、造物主、枕骨、直角、直线、子午线、主(基督教徒对上帝的称呼)等。利玛窦所创造的这些词,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丰富了汉语词汇,而且对汉语词汇学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8-6 13:46:55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39 楼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对中国天文学的影响——利玛窦在中国内地开展天文测量和研究,是首先在广东肇庆开始的。他在那里观测过两次月食,一次是在1583年11月27日,一次是在1584年的5月24日。并在刻印世界地图后制作了一批天文仪器,包括地球仪、天球仪、浑仪、日晷,作为馈赠当地官员和名流的礼品。后收又瞿太素为学生,向他传授西方天文学知识,制作出星盘、罗盘和象限仪等天文仪器。他把各种天文仪器和其他科技机械陈列在居所中供人参观,他又向中国士大夫讲解推算日历的方法和这些仪器、机械的应用方法和原理。利玛窦对西方天文学知识的传播和实践活动,为其赢得了“托勒密第二”的盛名。
  利玛窦在南昌时根据当地经度,制作了“地平日晷”,可以准确反映出南昌当地的地方时间。他还制作“卧式时钟”,受到人们的极大赞赏,后来甚至成为中国苏州制钟手工业者供奉的“祖师爷”。
  1592年9月22日,发生一次月偏食,人们发现朝廷钦天监所发布的与实际观察不符,利玛窦借此机会向人们介绍了月偏食在不同地区出现大小不同的现象的原因,这是中国学者从未解释过的。
  后来,利玛窦在南京收了三名学生向他们教授历算知识,并一同制作了各种天文仪器,又考察了当时位于鸡鸣山上的南钦天监观象台。此间,他正式向在罗马的耶稣会总部要求派谙熟天文历算的教士来中国服务。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8-6 13:47:42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40 楼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在利玛窦抵达北京后,于1601年6月15日,12月9日和1602年7月4日三次观测月食,并推算出1603年5月11日的日食时间,他的推算比钦天监的时间更为准确,这又为他赢得更大的声誉。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8-6 13:48:46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41 楼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利玛窦对中国天文学更大的影响是通过与他交游过的中国士大夫,如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参加崇祯朝修订历法而产生的,《崇祯历书》可以反映出利玛窦传播西方近代天文学在中国传播和实践的成果。书中采用了当时先进的第谷天体体系和几何计算方法,清晰地引入了地球概念和地理经纬度概念,以及球面天文学、视差、大气折射等重要的现代天文学概念和有关的计算方法,使中国天文最早与国际“接轨”。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8-6 13:49:20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42 楼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传入非欧氏几何——明朝末年,利玛窦来中国通过翻译《几何原本》传入了欧氏几何,同时,他也通过各种活动传入了当时流行于欧洲的非欧氏几何。这些几何知识主要有圆锥曲线、平行正投影、球极投影、画法几何和透视法等。这些非欧氏几何更加直接地应用到了平时科学技术活动中,特别是天文、地理和绘画艺术中,更有利的促进了当时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8-6 13:49:45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43 楼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利玛窦通过书信、书籍与实物的形式向西方传播中国的科技文化与地理知识。
  介绍中国科技——自然观、天文学、茶、漆、硝石与焰火、印刷术、丝绸技术、屏风、轿子、船、宝石、长城、纺织。
  介绍中国地理知识——纬度位置、距离测量、历史地理、军事地理、南京城、北京、澳门、广州、肇庆、韶州、吉安、绍兴、南昌、临清、苏州、上海、洋子江、黄河、运河、鄱阳湖、梅岭、庐山、南华寺、气候、煤。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8-6 13:50:18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44 楼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利玛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有广泛的研究和理解,在书中向西方人介绍了他的分析和态度
  中国人的特征——崇尚知识、尊师、宗教自由、人民勤劳、喜欢文字传播、南北差异、升官心理、易受惊吓、虚伪性、天生猜疑、男女之防。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8-6 13:50:58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45 楼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对中国的批判——利玛窦看中国的事物,多能看到正反两面。以“纸”来说,他注意到中国是最普遍地使用纸的国度,但又觉得中国纸容易撕坏,不耐久,且因太薄,不能像西洋纸那样两面书写。再如中国的科举制,在利玛窦看来是文明的产物,有其可取之处。这种不问门第、通过公平竞争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由利玛窦等人介绍到西方,后来渐渐发展为欧洲的文官考试制。当然,利玛窦对科举制的弊端也未放过,批评它太重伦理说教和诗文词藻,而忽略了哲学、逻辑学、自然科学。



提供本站信息管理带宽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1583年,利玛窦和罗明坚应肇庆府太守邀请到肇庆,太守感谢其进献多种礼物,因而指定太守府东河滨一块空地允许他们建造教堂居住。利玛窦初到中国,效仿佛家僧侣削发剃须,穿僧服。他还将教堂题名为“仙花寺”,中堂题“西来净土”四字。但渐渐地利玛窦发现僧侣在中国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中国社会中最受人尊敬的是儒士,儒士不但有学问,而且可以通过科举成为朝廷命官,成为社会上层。在这期间,利玛窦前往韶州,知遇儒士瞿太素。瞿太素出身名门,好游学,在儒士中颇有影响。在他的劝导下,利玛窦换去僧服,改着儒服,积极与中国儒士相交往。儒士大多勤学好问,利玛窦就将其在罗马初修院所学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以及语言、逻辑等等知识向儒士讲解,还将所带来的各种天文仪器、机械物品向儒士们展示。这些他们闻所未闻的“奇谈”和见所未见的“奇物”使儒士们大开眼界,因此对利玛窦极为钦佩,称他为“学问大家”,一时间利玛窦美名远扬。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8-6 13:15:10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8 楼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1582年-1600年间,利玛窦在肇庆、韶州、广州、南京、杭州等地活动。他积极和士大夫们交往,谈天论道,藉此传教。这种传教方法,后人称之“学术传教”。利玛窦在学术传教中结识的鸿儒很多,也确实以其新奇的西学吸引着这些人。在这期间,他写成《交友论》、《二十五箴言》、《畸人十篇》等著作。
  1595年,利玛窦到南昌,知遇江西巡抚陆万垓,向他展示三棱镜、西国记数法和钟,并讲解西方书籍的内容,他还向当地学人讲解数学问题与日晷记时问题。同年,利玛窦在南昌与建安王、乐安王交好,并赠建安王一座卧钟、天球仪、一部《交友论》和另一部书,其中记有几幅地图、九幅天体轨道图、四种元素之组合,数学演示及对所有图画的说明。1598年,利玛窦到南京,晋接应天巡抚赵可怀,南京提学使陈子贞,与他们讨论数学问题,陈子贞请利玛窦制造历算仪器。在南京时,利玛窦所结交名人还有:魏国公徐弘基(徐达之后)、丰城侯李环、守备太监冯保、南京国子监司业焦竑,学者李贽、刑部侍郎王樵、礼部侍郎叶向高、国子监郭明龙、翰林荆岩、学者李心斋、文学家祝世禄等。南京吏部尚书关左海曾印行利玛窦修订的地图,贵州巡抚郭青螺(子章)依照利玛窦所画地图,集成《古今郡国名类》一书。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8-6 13:18:03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9 楼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利玛窦在南京交友中最重要一人就是后来成为文渊阁大学士的徐光启。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吴淞(今上海)人,官至宰辅。1600年徐光启在南京做官,当时还未考取进士。徐光启结识利玛窦以后,对其所讲“格物穷理之学”极为赞叹。徐光启作为有识见的士大夫,已深刻认识到“清谈心性”之理学的空洞,明王朝的强盛,必需“经世治用”之实用。他与利玛窦学习、讨论天文历法、数学、测量等学问。在利玛窦等传教士的影响之下,徐光启于1603年入教,1604年入京会考,点为翰林庶吉士。徐光启到京之后,更与利玛窦研究西学,翻译著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数学著作《几何原本》前6卷,该书于1607年译完并印刷。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8-6 13:19:04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0 楼

文章提交者:laochou9296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儒教害了中国几千年。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8-6 13:20:50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1 楼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利玛窦在京交往的朝臣中,除徐光启外,还有一位重要人物李之藻。李之藻(1564—1630),字振之,号我存,浙江仁和人, 1598年中进士,时任南京工部员外郎,1610年入教。1601年在京与利玛窦相遇,曾作《天下总图》,后因见到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而深深佩服利玛窦。他重印此书,学会用克拉维斯的方法制各种日晷、星盘,写成《浑盖通宪图说》(1607)、《经天说》(1601)。他与利玛窦研究西学,翻译著作,最著名的是《同文算指》(1614)、《圜容较义》(1614)两部重要数学著作。这两部著作对后来中国数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在北京期间,利玛窦还写成天文著作《乾坤体义》与语言学著作《西字奇迹》(1605)等。利玛窦在京交友还有:沈子木、佥事曹于汴、阁老沈一贯、刑部尚书萧大亨、吏部侍郎冯名琦、吏部尚书李戴、冯应京等。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8-6 13:21:07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2 楼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汉化政策是利玛窦一生在华传教的思想和实践的集中体现。在华二十八年,他始终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相对于这一目的而言,科学、交游都是手段而已。这种来华动机和个人信仰不仅决定了他在人文文化方面传布的主要是神学思想,而且在介绍自然科学方面也囿于传教目的的需要。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8-6 13:22:43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3 楼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在浸染过中国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后,利玛窦越发清楚地认识到首要任务不是去大量施洗,而是使基督教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赢得一个被接受的位置,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点,教会始终会面临被敌对的官员驱逐出中国的危险。因此,他将自己的工作定位在给未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上,这个基础就是融合中国文化与基督教而建设一种“中国—基督教”式的综合体。利玛窦之所以选择了儒学而非佛教或道教作为这些因素的中方载体,不仅仅是基于当时传教士在中国所面临的政治形势,也是出于对中国这几种教义各自的内在动力的考虑。利玛窦明白,在基督教与佛教间存在某种相似性,佛教通过自然法发展出一套类似基督教的道德;但也正因为此,他认识到佛教是基督教的一大竞争者,这也成为他对佛教持尖锐批评的重要原因。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8-6 13:23:54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4 楼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当利玛窦发现中国上流社会一般都很少关心宗教事务时,便试图利用这些科学新成果把他们吸引到圣教方面来。在1595年11月4日发自南昌的书简中,利玛窦把他取得声望的原因归纳为六大类:虽然他是来自远方的西洋人,但却能熟练地读写汉语,通读了孔夫子的四书;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学识渊博;携来一些能吸引人的科学成果;中国人认为他具有炼丹术的本领;他布讲的宗教引起人们的注意。他还补充说,那些真正为宗教而与他交往的人数最少。向中国士大夫赠送礼物,以此笼络感情、取得帮助,是他汉化政策的一个重要步骤。利玛窦的礼物包括三棱镜、日晷、四分仪等测时及天文学观测仪器、自鸣钟、西洋书籍、油画等,其中以自鸣钟最为有名,影响也最大。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8-6 13:25:09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5 楼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在术语问题上,利玛窦采用中国古籍中频繁出现的“天”或“上帝”指代“God”;在伦理道德方面,他以儒家的仁、德、道等概念来解释基督教伦理,并且在他创造的中国式教义问答教学法中,构成天主教徒精神约束制度的天主教戒律中有六条被他忽略,天主教七件圣礼中有六件被他抹去;在礼仪问题上,他起初因有叩头举动而禁止基督徒从事祭祖祀孔礼仪,但当地发现叩头礼也用于对皇帝或父母等活着的人时,便把这些礼仪理解为社会性和政治性举动而允许执行了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8-6 13:25:30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6 楼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利玛窦清楚地懂得欧洲文明与中国文明的悬殊是中国人归正的最大障碍。他在临死前一年指出,对于一位入华耶稣会士来说,熟练地运用汉语和掌握中国经典著作要比归化万名教徒还重要。他所需要的不是表面上的归正,而是要求对天主教具有真正深刻的了解。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8-6 13:26:40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7 楼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从内容上看,利玛窦的著作中最重要的有两大类:一类是宗教与修身,另一类是科学。前者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而后者约占三分之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中文写成或译述自西洋著作的作品,也有一些将中文经典著作译为拉丁文或用拉丁文撰写的作品。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8-6 13:27:35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8 楼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1.翻译《四书》
  1593年,利玛窦将中国传统经典著作《四书》翻译为拉丁文,并略加注释。这是第一本《四书》的西文译本。此书的拉丁文标题为Tetrabiblion sinense de moribus,1594年利玛窦把这部《四书》拉丁文译本寄回了意大利。
2.《交友论》
  1595年,利玛窦发表了他的第一部汉文著作《交友论》,它收集了西方名贤(如哲学家、神甫)格言凡百则,专题论述交友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交友的原则。利玛窦宣扬友谊的珍贵,是对更深伦理观念的有益补充,因此很受中国士大夫欢迎。初版的《交友论》用薄且耐磨的日本纸印刷,按欧洲装帧风格装订,人们对它的内容和装帧都感到新奇,因而广为推荐,赣州府的一个县令将此书重版后发行到全国各省,许多文人在自己的文集中,都引用此书语言,在很短时间内,此书广为流传,被誉为一部杰作,为利玛窦在名流中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声望。
3.《坤舆万国全图》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8-6 13:28:37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9 楼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利玛窦在北京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修订、重印世界地图。早在他居住肇庆期间,先任知府、后升岭西道的王泮就曾经刻印过利玛窦绘制的世界地图(1584年版)。之后在南京,受南京吏部主事吴左海之请,利玛窦对第一版地图认真修订后再版。第二版(1599年版)的世界地图印量很大,散发很广,还流传到日本、澳门等地。利玛窦定居北京以后,工部官员李之藻向他学习地理知识。他再次修订旧图,扩充内容,绘成六条合幅的《坤舆万国全图》,学术界称为1602年版。此版全幅宽361厘米,高171厘米,分为六幅,卷在精制木轴上。图中收录了850年地名,附95条注释,代表了16世纪欧洲比较先进的地理知识水平。


编辑这个帖子 点击查看用户来源及管理,发帖IP:*.*.*.* *.*.*.* 2008-8-6 13:29:15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30 楼

文章提交者:皇汉冉闵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利玛窦在北京的这几年昼夜忙碌,日理万机,除了《几何原本》、《同文算指》、《坤舆万国全图》外,他还与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合作翻译了《测量法义》、《圜容较义》、《浑盖通宪图说》等科学著作,亲笔用中文撰写了《乾坤体义》、《西字奇迹》、《二十五箴言》、《畸人十篇》等书。